胡國強

“人大是國之重器,不鳴則已,鳴則擲地有聲。”2017年12月,嘉興市人大常委會在全省設區的市首開先河,作出對市屬國有資產若干問題開展特定問題調查的決定,針對市屬國資開展全面的清產核查,全面準確地掌握了國有資產的價值量和實物量。2019年12月,再次跟蹤審議整改情況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確保特定問題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嘉興的做法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的充分肯定,刊發專題簡報并評價:“這是一次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的生動實踐,為用好用足法定監督方式提供了范例。”該項工作經驗,在2019年6月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工作座談會上作了典型交流發言。
啟動特定問題調查,全省設區市首開先河
2017年12月27日,嘉興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決定,對市屬國有資產若干問題開展特定問題調查。這是嘉興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啟動特定問題調查程序,在全省設區市中首開先河。
在《監督法》賦予人大常委會的七大監督方式中,特定問題調查屬于一種較為剛性和嚴厲的監督方式。是監督中的“重型武器”,只有在不得不“出場”時才需“出場”。“嘉興市人大常委會決心動用這把‘尚方寶劍,一方面,是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國企國資改革精神的現實要求;另一方面,近年來審計中屢屢發現市屬國資在配置、使用、處置、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有些問題成因復雜、由來已久,需通過非常措施和剛性手段來破解。”嘉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冬生說。
劉冬生強調,在全省設區市率先開展對國資特定問題調查,主要是圍繞“三個聚焦”即聚焦國資家底、聚焦閑置資產、聚焦國企改革,要實現全面摸清資產底數、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深化改革規范監管的“三個目的”。
“一定要把全貌摸出來,還原事實本來面目,才能讓相關單位心服口服!” 嘉興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顧云祥說,為了確保客觀真實全面,選題精準十分重要,最后反復研究醞釀,特定問題調查鎖定在市屬國有企業資產。
但是,要做到客觀真實全面卻絕非易事。市人大常委會組建了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在全市抽調了43名業務骨干和專家成立8個核查小組,對全部240家國企兜底翻,地要一塊塊去踏勘,房要一層層、一間間去核查,賬要一本本核對。核查過程中,大家兢兢業業、夜以繼日,非常辛苦。
涉及歷史遺留問題,調查清楚就更為艱難。“有的單位以前叫舊城改造指揮部,后來叫城投公司,連名稱都變更了好幾次,要查清楚下屬單位有多少資產難度可想而知。”一位調查組成員說,起初,市屬國有企業上報自查數195家,實地一核查,結果是240家,足足多了45家。
每一筆數據,至少從3個維度去求證:企業賬面數據、實地核查、國土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記錄。若發現賬實不符、證實分離、權屬方和管理方不一致等問題,還要逐一求證。 “有些房子賬上有,事實已經拆遷,有的現場查出來了,但沒有入賬。” 嘉興人大有關負責人說,對重大問題還要進一步深化和延伸,力求在更深層次上挖掘問題,澄清事實。
位于上海中山西路800弄57號的住宅,市屬國企賬上有這筆資產,但實地核查后卻發現,長期被無償租借。
有的公司部分房產產權證證實分離,名實不符。
…………
2018年6月,嘉興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關于市屬國有資產若干問題的調查報告》,通過決議,梳理了110個問題清單及2600多個明細表。“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多方印證,所有問題經被檢查單位蓋章確認。所有證據保存完整。”有參加會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此評價“調查很深入、很細致、很嚴謹”。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特定問題調查取得成效
2018年12月,嘉興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專題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決議落實情況的報告,國資家底全面摸清摸透,管理體制逐步理順,特定問題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嘉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馬青感慨:“這次特定問題調查的成效在不斷顯現,效應在不斷釋放。下一步,我們還將就機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開展監督。”
嘉興人大有關負責人認為,特定問題調查之所以成效顯著,一個重要因素是謀定后動,運籌帷幄,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政府需要摸清國資家底,盤活資金,但僅靠政府的力量無法完成這項工作,而由人大推動更為適合,這就為政府積極配合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的調查提供了極好的契機。
特定問題調查的有效開展須找準切入點,即其啟動事由應當恰當,如此才能著力得當、事半功倍。此外,如何化解調查中的阻力、尋求調查對象的配合與協作,對調查的成效至關重要。嘉興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特定問題調查清晰地顯示了這一規律。
正如嘉興人大有關負責人說的,不管人大、政府還是部門、企業,方向是一致的,目標也是一致的,就是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發力,做強做優做大市屬國有資本。
“收到《關于市屬國有資產若干問題的調查報告》、問題清單和嘉興市人大常委會〔2018〕7號決議后,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提高國企國資綜合競爭力的決議工作方案》,進行了工作部署,力爭按計劃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嘉興市副市長沈曉紅說,特定問題調查為政府加大國企的有效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有效地推進了嘉興國有資產的重新布局。
恰逢其時,嘉興市人大對國有資產開展特定問題調查,與中央精神也一脈相承。2018年10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這是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
“國有資產的‘家底一直沒有清晰的賬務系統。基本只能停留在所提供的數據上。底數不清時,監管只是管中窺豹。通過這次向國有資產亮劍,我們全面掌握了嘉興市屬國有資產的總量、結構、使用、歷史遺留問題等情況。有了翔實的基礎數據,監督起來更有底氣了!”嘉興人大有關負責人說,這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邀請嘉興市人大就對市屬國有資產若干問題開展特定問題調查做典型交流發言的原因。
嘉興人大有關負責人介紹,110個問題清單絕非聽過算過,信息上報、進度提醒、問題銷號、定期會商、考核問責等工作推進機制聚焦問題。“問題清單、丁是丁卯是卯,問題解決一個銷掉一個。”“2019年是關鍵性的一年,我們會一直追蹤監督下去,直到所有問題解決為止。”
激活“休眠”狀態的監督方式,彰顯人大監督的力量
近年來,地方人大在特定問題調查權的行使上鳳毛麟角,且縣、市、省各級人大對該制度的運用呈現出層級越高、運用越少的現狀。但在浙江,特定問題調查在基層的運用已成燎原之勢。
2014年,浙江省云和縣人大啟動特定問題調查制度,盤點財政存量資金,引起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重視,并專門批示。此外,慈溪市、鄞州區等地也陸續對國有資產開展了特定問題調查。
長期以來,人們對特定問題調查的理解存在偏差,社會公眾潛意識地將組建調查組織、啟動調查理解為“出事”,談調查色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制度的運用。浙江各地人大開展特定問題調查,沒有把它解釋成特定事故發生之后的事后追責機制,在沒有特定事故發生時“事前”啟動,啟動后也并不必然要求追責,打消了人們顧慮。
談及特定問題調查取得預期效果的經驗,嘉興人大有關負責人認為,“要以問題為導向,目的明確,指向清晰。”無論是做方案還是調查的具體實施,始終圍繞“調查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來進行,盯住重點問題不放,防止方向“跑偏”。
云和縣、海寧、慈溪市、鄞州區的經驗,從縣區層面提供了一個實踐樣本。如今,樣本的實踐經驗得到設區市層面的復制。嘉興市人大開始啟動特點問題調查,讓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這項權力在更高層級得到運用,激活了人大監督活力。
制度的完善非朝夕之事,總是伴隨著大量的實踐作為基礎。特定問題調查這一人大監督的“重型武器”在實踐中不多見,與制度本身欠缺操作性有關。嘉興等地開展的特定問題調查實踐,提供了特定問題調查的啟動事由、調查權與其他國家公權力之間的關系、調查的時限、調查后的處理機制等可供麻雀式解剖的樣板。正如嘉興人大有關負責人所說,要在現有法律條文的框架內勇于實踐,再從實踐中完善法律條文,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途徑。
“人大是國之重器,不鳴則已,鳴則擲地有聲。”浙江嘉興等地成功的實踐為推進新時代人大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圖片由嘉興市人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