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巧云 林蔚 歐陽愛瓊

特定問題調查,是國家權力機關為了正確行使職權對某一專門問題進行的一種調查活動。它是人大行使監督權的一種非常措施,因為不常用,所以備受關注。
隨著“敢于監督”“善于監督”理念漸成共識,特定問題調查在我省基層人大頻頻啟用,成為一些地方人大破解棘手難題的“重磅武器”。作為“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縣人大常委會2019年啟動特定問題調查,為民守護“大水缸”。
為了讓“特調”發揮其應有效力,安吉縣人大嘗試借助第三方專業力量,開展了堪稱樣本的專業調研,提交了一份10多萬字的史上“最專業”調研報告,既補齊了人大監督專業性不夠的短板,也進一步增強了剛性監督的硬度、力度,提高了人大監督的權威性、有效性,讓“兩山”之路越走越寬。
“您已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請謹慎駕駛!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禁止燒烤、游泳、垂釣等一切污染水體的活動,感謝您的配合。”車子剛駛入賦石水庫一級保護區,便收到了提醒短信。
2020年6月12日,記者來到位于湖州市安吉縣孝豐鎮的“浙北第一庫”——賦石水庫,親眼看到了安吉縣人大啟動特定問題調查守護的這口“大水缸”。
一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碧水連天,青峰座座。放眼望去,那漫山遍野的板栗花下不見土色,庫區邊的平地上亦是綠草如茵,偶有巡邏船開過庫區,平靜的水面泛起陣陣漣漪,幾片隨風飄落的枯葉在水波中時起時落。
可在兩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首啟特定問題調查
一樣的漫山遍野板栗花,可樹下卻是光禿禿的裸露在外的黃泥土;
還是那片開闊平地,剛冒出嫩芽的青草卻被前來露營的人踩踏得不像樣,四處都是露營后留下的污水、垃圾;
一樣平靜的水面,可除了隨風飄落的枯葉,還漂浮著不少生活垃圾,沿岸還有很多垂釣者;
…………
“每到五六月份,水庫部分區域的水會變成‘醬油色,持續半個月左右。”說起前幾年的情況,安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道青直搖頭。
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和鳳凰水庫是安吉縣3個重要的飲用水水源,供水量占全縣供水規模的80%左右,今后還將承擔湖州市部分城區的供水任務。可參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水標準,三大水庫及其上游流域水體總氮和總磷仍有超標情況,還存在富營養化集中暴發等隱患。
事關數十萬人飲水安全,安吉縣人大從未放松對水資源保護問題的關注。僅2018年、2019年,安吉縣人代會共收到代表提出的相關議案建議31件。
2018年4月,夏旦、陳秀寬等7名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聯名向縣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于組織成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對我縣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和鳳凰水庫污染源問題開展調查的建議》。
“10多年來,安吉堅持踐行‘兩山理念,實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水環境明顯改善。但水污染防治專業性強、污染源復雜、涉及部門多、區域面積廣,很多問題僅靠常規監督已很難推動。”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陸為民告訴記者,水源地保護已進入深水區,人大監督也需要再創新、再提高。2018年4月20日,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向縣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關于提請對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和鳳凰水庫污染源開展特定問題調查的議案》。
2018年5月,經安吉縣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決定成立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先國任主任委員,7名治水經驗相對豐富的縣人大代表任委員。
為確保調查能夠取得預期效果,調查委員會開展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并邀請專家學者反復論證后,于2018年6月19日召開的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三大水庫污染源溯源解析工作方案及實施計劃。
這是安吉縣人大常委會首次啟動特定問題調查,身為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黃先國坦言,他們希望通過這一特殊的調查方式,摸清三大水庫的污染問題、找準源頭、及時管控,讓安吉百姓喝上更干凈的水。
提交“最專業”調研報告
首次開展特定問題調查,如何推進?
“我們也是邊走邊摸索,但首先要搞清楚三大水庫的污染因子、污染來源。”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小寶說,這也正是此次特定問題調查的難點所在。
為突破這一難點,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想到了借助第三方專業力量,專門聘請浙江大學水環境研究院為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技術組。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羅安程是該研究院領銜人,從事水環境研究近30年,在安吉開展水環境定點研究已有10多年,對安吉縣域內的大小河流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為了獲取精準數據,他們在水庫周邊設置了148個監測取樣點,實時監測,按季采樣。一年多時間,先后共采集、分析了2564個樣本,監測內容包括流域內的河流、水庫底泥,以及農業種植業污染情況、生活污水處理情況等,基本涵蓋各類污染源。
“在河流、水庫布置大量監測點,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難的,還是在菜地、竹林、板栗林等農業種植區域布置數量龐大的監測點。”羅安程教授笑著說,以前從沒人這么做過污染源溯源監測、分析,這可是獨創的水源污染溯源“安吉模式”。
歷時一年半,依據大量監測實驗數據、計算機建模解析計算成果,以及三大水庫實際情況,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形成了一份《關于安吉縣賦石、老石坎、鳳凰三大水庫污染源溯源解析技術報告》,并于2019年9月通過專家組和有關部門、鎮街的評審。
202頁,10多萬字,這份報告的背后承載的遠遠不止這些。
2019年11月,安吉縣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所作的《關于安吉縣賦石、老石坎、鳳凰水庫三大污染源特定問題調查的報告》,并向縣政府遞交了《關于加強賦石、老石坎、鳳凰水庫三大污染源防控的建議》,就各項水源地保護工作提出了極具針對性的具體建議和要求。
“賦石水庫總氮含量為1.91mg/L(Ⅱ類水標準0.5mg/L),主要來源為種植業45%、降雨34%、生活污水17%,種植業中板栗林產生的總氮占種植業的57%,賦石水庫降低總氮含量重點在于板栗林限藥減肥和防止水土流失,建議加強重點領域整治……”“老石坎水庫底泥中全磷含量為1.86g/kg,遠高于上游土壤平均含量0.44g/kg,且近年來還在逐年持續增加,要謹防全磷累計到一定含量集中暴發產生的富營養化隱患,建議從嚴管控……”
看到這些翔實的數據,極具針對性的建議,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門負責人不禁感嘆,這是他們見過的最 “專業”的人大調研報告。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安吉分局副局長王靈君說,里面很多數據他們也是第一次了解。
會后,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特定問題調查報告進行研究和落實:
修訂《安吉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將飲用水源地保護獎補資金從2500萬元提升至4500萬元;制定《安吉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考核評分標準》,將“農作物一級保護區除草打藥、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以及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等內容納入考核范疇;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監測監管,關停拆除、取締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的企業、農家樂……
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的史上“最專業”調研報告,催生了安吉史上“最全面”水源地保護舉措。黃先國告訴記者,2020年下半年,縣人大常委會還將對這些舉措落實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持續跟蹤監督水源地保護,以確保這次特定問題調查成果真正落地。
水源地保護初見成效
“在蒼茫浙北大地,在安吉竹海深處,鑲嵌著一顆巨大的‘藍寶石,近半個世紀來一直熠熠生光,澤被萬民……”
這是一位網友在“貓途鷹”上寫的游記,他所指的“藍寶石”正是賦石水庫。
6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賦石水庫庫區,看到漫山遍野的板栗花時,安吉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周長青指著板栗樹下的“雜草”說:“這也是此次特定問題調查的成果之一。”
原來,板栗是賦石水庫周邊的主要農作物,為了采摘方便,農戶常施農藥清除樹下雜草,結果不僅整個庫區的板栗林下都是光禿禿的,部分殘留農藥還會隨著雨水流向水庫。此次特定問題調查發現這個問題后,安吉縣政府對賦石水庫庫區的板栗林實行退經轉封,以生態補償的方式,要求農戶不再對板栗樹施用農藥化肥,僅可采摘自然生長的板栗。
“每年每畝320元的補償,而且還能采摘自然生長的板栗,老百姓自然算得過這筆賬,還是很樂意讓板栗林恢復原生態的。”周長青笑著說,這些“雜草”可是政府出大價錢“買”來的。
賦石水庫容量2.18億立方,集雨面積331平方公里,在水庫西北角的狹長地帶,曾有一個非常大的露營基地。記者在百度上輸入“賦石水庫”,就會跳出很多關于賦石水庫的露營攻略,很多網友評價其為“完美的原生態露營地”“‘洗心‘洗肺露營地”“最佳自駕游露營地”。
“2013年開始,陸續有人來這里露營,最多的時候一天有上萬人流量!”賦石水庫管理所所長程平向記者描述起昔日熱鬧的場景,“隨之而來的,燒烤油煙、非法垂釣、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等諸多問題應接不暇。”更令他頭痛的,還是部門多頭管理的問題,比如露營篝火歸公安部門管,非法垂釣歸漁政部門管,亂扔垃圾歸環保部門管,村民擺個攤又涉及市場監管部門,“很長一段時期,賦石水庫的這個區域成了污染重災區”。
在交談中,船很快駛入那片狹長地帶,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記者看到水潤的灘涂上早已長滿了嫩綠的小草,一條長長的綠色隔離欄,似乎在向來人昭示著“禁止入內”。
“多虧了人大的特定問題調查,今年‘五一,政府下定決心關閉露營基地,這一片的水質馬上好了很多。”程平如釋重負,“水庫警務室也馬上要成立了,我們將聘請8名協警,聯合水利、環保、公安和綜合執法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
板栗林退經轉封,關閉露營基地,成立水庫警務室,這只是推進三大水庫污染源治理的冰山一角。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穩妥實施針對性解決措施,項目化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再以小流域治理帶動區域性治理,并延伸至全域性治理。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對鄰近水源地保護區周邊的村落進行整體外遷安置,減少人類活動帶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影響……”說起下一步水源地防護計劃,王靈君信心滿滿。
(圖片由安吉縣人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