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要:目的 ?評價神經介入治療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66例缺血性腦血管患者均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依據統計學分組方法分作兩組,其中對照組33例施以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觀察組33例在前組基礎上額外實施神經介入治療。運用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兩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神經缺損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管再通率為93.94%,對照組患者血管再通率為75.76%,前者比后者血管再通率高,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在NIHSS與ADL兩項評分上并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為(7.88±2.09),ADL評分為(73.81±3.01),兩項結果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 <0.05,有統計學差異意義。結論 ?對缺血性腦血管患者施以神經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提高其血管再通率及減緩其神經受損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神經介入;缺血性腦血管;血管再通率;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3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066-01
缺血性腦血管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不僅會給患者的身心造成較大打擊,還會增加其家庭的經濟負擔[1]。該病以藥物控制和手術治療為常用手段,以患者血管疏通率為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2],以患者血管狹窄及出現堵塞為主要致病因,需醫生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以降低患者致死致殘的概率。本研究即是探究藥物控制及神經介入兩種治療方案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資料與方法
將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缺血性腦血管患者選取66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性別統計:男37例、女29例,年齡統計:48~76歲,平均(58.12±4.65)歲。依據統計學分組方法分作兩組,其中對照組33例施以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觀察組33例在前組基礎上額外實施神經介入治療。在對患者的具體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后,并未觀察到其在數據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實施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施以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入院后對其先后實施腦保護、降脂及控制血小板聚集等類型的藥物治療,使其內分泌得到較為平穩的狀態。后注射重組人 TNK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劑量:90mg/ 次;給藥方式:靜脈推注(將速率保持在60min內推注1/10的劑量)[3]。
觀察組在前組基礎上額外實施神經介入治療,先對患者實施血管造影檢查,確定其血管狹窄的位置、側支循環的狀態,對其行局麻后,利用微導絲和路徑圖實施股動脈穿刺,獲得20 U 尿激酶,將其置于0.9%的生理鹽水中稀釋,將微量泵的速率調至1ml/min,行血管再通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血管再通率,按照通過程度分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堵塞三類;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包含NIHSS(神經受損程度)、ADL(生活活力質量)等兩項,前者分值與受損程度呈正比(得分越高受損程度也越高),后者分值與生活質量程度呈正比。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軟件選擇為SPSS19.0,軟件中( )表示計量資料,對比使用t檢驗,(n)%則表示計數資料,對比使用x2檢驗,若最終得出P<0.05則表示數據有統計學差異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血管再通率
觀察組患者血管再通率為93.94%,對照組患者血管再通率為75.76%,前者比后者血管再通率高,P<0.05,有統計學差異意義,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NIHSS與ADL兩項評分上并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為(7.88±2.09),ADL評分為(73.81±3.01),兩項結果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 <0.05,有統計學差異意義,見表2。
3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常因患者腦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或出現血栓影響血流通過量和速度所致。介入溶栓治療法,能夠很好地修復患者血管功能校、消除血栓,使腦供氧供血恢復正常水平,降低因缺氧缺血對患者腦組織造成的損傷[4]。臨床調查顯示,神經介入治療的安全性較高,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小,便于醫生實施操作等優點[5]。本研究即是通過對比的方法,探究神經介入治療法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血管再通率較對照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在NIHSS與ADL兩項評分上并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及ADL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有統計學差異意義。
綜上所述,對缺血性腦血管患者施以神經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提高其血管再通率及減緩其神經受損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美辰.介入治療與內科治療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4):59-61.
[2]張增志.神經介入治療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6):19+75.
[3]吳建珩,王振,袁小威.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J].云南醫藥,2019,40(06):512-513.
[4]王國強,霍佳.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患者的近遠期療效及并發癥情況分析[J].名醫,2019(11):22+25.
[5]王春雨.神經介入手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