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蓓蓓
摘 要:我國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受到歷史的洗禮、熏陶,并且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融入了西方聲樂藝術理論,對思維理念、聲樂教育、表現形式、演唱方法等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從而形成了具有時代意義的現代民族聲樂藝術,改變了傳統封閉的狀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主要是在傳統民歌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的演唱技巧。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他們對現代民族聲樂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主要論述了當前現代民族聲樂的藝術形式,分析其在形成發展過程中所需具備的條件并探究其形成過程。
關鍵詞: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形式;條件;形成過程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2-000-02
當前,我們針對現代民族聲樂藝術還沒有得到一個科學的界限和概念。人們經常將聲樂藝術與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相結合,在保留了傳統的聲樂風格之外,還吸取了西方聲樂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使得創造出來的聲樂形式兼具東方古典之美和開放的文化自信,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并且這一現代民族聲樂藝術流傳到西方,也十分受到西方人們的歡迎。由此可見,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進行了創新,能夠利用多樣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塑造更好的形象,充分發揮藝術的價值。
一、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式
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且幅員遼闊、人才濟濟。中國的文化藝術在世界上也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民族聲樂藝術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精神文明財富。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從而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下去,讓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得以傳承。此外,民族聲樂藝術千百年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與西方音樂藝術產生了融合,完善其藝術表現形式。通常情況下,民族聲樂藝術主要有民歌演唱、曲藝說唱、戲曲演唱等,其中所包含的各種藝術形式和演唱方法多種多樣。而從狹義來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就是指民族唱法,在這種唱法表演的過程中,將曲藝、戲曲、民歌進行了融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使得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表演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讓我國的文化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1]。
二、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形成所需條件
(一)民族多元化發展
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誕生的時間很早,在隨著中國歷史不斷地發展,種族之間的地域、風俗、文化、經濟、政治差異日益突出,這就促進了文化的創新與融合。中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一個國家,其中人數最多的是漢族。而漢族人群在全國各個地區都大量存在,對此就算是漢族人民也會因為地域語言的差別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2]。例如,廣東地區的人們主要講粵語,北京主要講北京話,湘西地區主要講湘西話。不同地區的人們在語言方面,所呈現出的語音、語調都各不相同,所以在歷史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差異。然而,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更為明顯,他們在發音、語調、音響、語音等方面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蒙古族的語言較為渾厚,元音部分通常在舌位靠后的區域,這種聲音能夠體現出蒙古族粗獷、豪邁的特點[3]。藏族的語言則是通過腹部發聲,聲音悠揚、綿柔、響亮。我國的國土孕育了各民族,各民族有不同的方言,也為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融合中西方文化
中國是一個包容性特別強的國家,在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呈現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能夠不斷與其他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進行融合,從而使中華文化象征多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然而,在中國民族聲樂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做出了很大的改進,中國民族聲樂與西方聲樂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在樂器方面,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在發聲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西方的聲樂能夠對中國聲樂的發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在世界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國際的金融、文化交流現象越來越突出,以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中西方在音樂領域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促使著中國民族聲樂與西方聲樂藝術相融合,從而不斷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西方聲樂藝術較為多樣化,其中主要包括爵士、流行、鄉村、搖滾等,這些聲樂中所包括的各種元素都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中所不存在的,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十分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這一影響力也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所不能夠達到的[4]。例如,意大利美聲唱法屬于西方音樂中的經典,這一唱法音域寬廣、收放自如,能夠與觀眾產生共鳴,這一元素也是需要我們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加以借鑒的。
三、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一)對傳統民族聲樂的繼承與發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而這一藝術能夠展現出當時人們的風俗習慣。例如,在祭祀、狩獵過程中所出現的聲樂藝術能夠展現出當時的時代審美。然而,在伴隨社會歷史不斷進步的前提之下,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例如,秦朝樂府、宋代曲藝、元代雜劇、京劇等出現,都是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這些也都成為我國歷史中的文化瑰寶[5]。對此,在現代民族聲樂藝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傳承與發揚傳統聲樂藝術,這樣才能夠體現民族聲樂藝術的特點。
(二)受近代社會影響的曲折發展
我國近代時期所呈現出的發展歷程都較為困難,中國的社會形態也在該時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我國發生了多次的改革。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才開始探索西方聲樂藝術。在此過程中,經歷了嚴峻的挑戰。近代五四運動前,有許多知識分子使用西方文化來對當時的封建殘余進行打壓,沒有正確認識民族聲樂藝術,這也使得民族聲樂藝術在當時受到了嚴重的打擊[6]。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后,社會環境出現了民族化現象,過度追求民族化也不利于民族聲樂藝術的創新和發展。然而,后來的幾十年之后才確定了具體的民族聲樂藝術形式,通過將西方學科系統與中國唱法相結合的方式來體現現代民族聲樂藝術。
(三)和平時代快速發展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政治十分混亂,這也使得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十分動蕩不安、停滯不前。在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帶領之下,我國的經濟、文化逐漸發展起來,向著更為理想的方向發展,這就給了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一次轉機,能夠融合時代的發展進行創新,緊跟時代步伐。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開始呈現出了許多時代特征,有很多作曲家都紛紛投入到創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這些音樂作品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至今都廣為流傳,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紫竹調》《外婆的澎湖灣》等[7]。這就表明,在改革開放初期,是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轉折期,推進了民族聲樂藝術的不斷發展。此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越來越快,我國聲樂藝術不斷發展起來,與世界聲樂藝術形成了更好地融合與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現代民族聲樂藝術不會受到民族和地域的限制,各個民族、各個聲樂形式之間能夠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一來,我國的現代聲樂藝術得到了快速發展,技巧變得更為豐富,唱法更為專業,對各類歌曲的演繹也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趨勢,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四)20世紀90年代發展
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發地完善,促進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使得我國現代聲樂藝術繁榮發展起來,創造了一個高峰期。當時的社會現狀比較舒適、穩定,在這一藝術領域中也涌現出了流行唱法這種形式。其表現出來的通俗易懂、輕松活潑的特點受到很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這個時期包容性極強,現代民族聲樂在突出原有特點的基礎上,又與民歌、西方美聲相結合,呈現出獨特的時代潮流特點,促進了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的不斷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國基本確定了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態與風格,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世界音樂聲樂藝術領域創出了一片天地,擁有了較高的藝術價值。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幾千年民族聲樂藝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點。然而,要想民族聲樂藝術符合時代特征就需要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通過與西方音樂文化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不斷提升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潮流性,使其能夠被大眾所認可。
參考文獻:
[1]尚廣平.當前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探究[J].黃河之聲,2017(03):79.
[2]古徐芳.淺談中國現代民族歌曲發展過程及其藝術風格[J].讀與寫,2019,16(22):208.
[3]胡艷.淺談現代民族聲樂表演藝術對戲曲演唱與表演的借鑒[J].藝術評鑒,2019(11):40-42.
[4]楊白雪.傳統戲曲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運用與借鑒[J].文學教育(下),2018(09):148-149.
[5]宋丹丹.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J].戲劇之家,2017(06):99.
[6]肖宏.現代民族聲樂的藝術特征和演唱風格分析[J].藝術研究,2017(03):114-115.
[7]魯亞榮.關于戲曲藝術與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幾點思考[J].福建質量管理,2017(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