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永芳
每個學生對同樣的內容可能學習程度很不一樣,需要教師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發現問題,獲得提升和進步。數學是一門充滿運算法則和數學概念的科學,教師在教授學生新知識的時候,只有讓學生通過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才能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方便在題目中運用。
教師應充分發揚教學的民主性,給予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對掌握能力快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并鼓勵他們對領域知識做更深的挖掘,同時幫助掌握能力相對較慢的學生跟上學習步調,營造和諧共進的課堂氛圍,以最大限度提升全體學生。
數學學習不是死的知識,而是活的、需要多方面應用的知識;數學考試是對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進行考查的出卷考試,需要學生調動理解經驗,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對知識的再現、提取和靈活運用。基于數學這樣的特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至關重要,這樣學生才能將印入大腦的記憶和同類問題的推理應用聯系起來。
例如,考三角函數應用的題目,涉及的所有公式的基礎都是三角函數定義及其加法定理,要求學生在記住公式的同時,也能理解掌握公式的推導方式,這樣在對應的題目中,就能做到更好、更快地準確解答。
在數學解題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準確的思路探求解題思路。一定要保證學生在課下做題的數量和質量,這樣學生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好數學題的解答。
解題是在學習新知識后進行的記憶理解與鞏固。根據艾賓浩斯曲線表示的人類記憶特點,為避免知識遺忘,只有在學習后多次鞏固,才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記憶深刻、融會貫通。解題練習是要學生在數學思維的指導下做合理聯想,翻閱書本做好回顧,提取記憶中的相關知識;對題目中透露的各種信息要用數學方法加工,探究真實的題設條件和考查項內容,分析出題者的考查意向,根據題設來做出題斷,從而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
對做題的數量和質量做要求,是希望學生能鍛煉應用數學思維工具解決典型問題、同類衍生的多種問題的能力。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還未成形和固定,可以通過解題練習調整思路、克服思維障礙,深入推進數學思維的運用。
第一,觀察聯想。對題干所給的信息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聯想對應的知識內容進行靈活運用;通過多角度分析,日常練習一題多解,發展學生發散性、敏捷性的數學思維。
第二,分類討論。對各種數學問題的考查方向和所給條件進行分類討論,能參考經典問題的解決思路,簡化單個問題的解答過程。
第三,類比轉歸。面對有新意的數學習題,學會靈活變通,將新奇的問題與解答過的問題作類比,調動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化特殊為一般;在解決單個問題后,運用引申推廣的方法,推導同類相似問題的解決方法,化抽象為具體。
第四,數形結合。數學內容是具有深刻性和抽象性的,發展歷程和影響范圍深遠,從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中蘊含的黃金分割比例,到當今設計建造長寬尺度的準確測量,學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增強空間思維,就能解決數學習題和實際生活中的幾何問題。
第五,嚴謹準確。小學數學習題多是可以準確計算的結果,將知識聯想和方程運算這兩種數學能力結合運用,可得到嚴謹準確的結果。
把握教材解題。學生做題的重要依據是教學的教材內容,教師要對教材做好分析研究,依據教材的重點知識內容和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提升課堂效率。鼓勵學生在進行做題練習時若有不熟悉、遺忘的情況多翻閱教材,更深入地把握教材內容的關鍵和要點,突破難點問題,從而更好地上手做好習題解答。
解題后的檢查:幫助學生養成解題后仔細檢查的習慣,認識解題錯誤,避免再發生。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解題流程和解題方法是否規范,是否理解題目的題意按要求答題,各個細節的符號、數字等是否錯誤,等等。
檢查后的反思:在完成“對答案”檢查答題失誤后,尤其是針對錯題難題,為了以后更高效、準確地答題,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反思。第一,對于本題考查的各個知識點及掌握情況,是否需要再針對薄弱知識點進行鞏固?第二,在解答本題時,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解題方法和思路,依據為何?以后遇到同類題應當怎樣改進?第三,本題是否有其他解法,多種解法中哪種最好?第四,與這道題目相似的或者同類的題目有哪些?它還可以怎樣改變出題方式變成另一道考查題?
培養錯誤歸因思維,對于做錯的題和有代表性的題目做好標記,或收集到錯題本中,經常反思和總結,完成數學解題的系統訓練,提升解題能力,從而提升數學成績。
良好的習慣能夠加強學生的自控力,在充滿紛擾和干擾因素的世界,擁有強大的自控力能夠使學生堅持目標不斷前進,這將是學生一生的財富。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扎實認真的學習態度,能讓學生更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