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英
從事初中數學教學二十年,缺乏理論方面的指導。細讀《學習中心教學》,收獲頗多。
一、理論方面進一步理解,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更加熟悉
何為“學習中心教學”?學習中心教學強調要將學生能動、獨立的學習當作課堂教學全過程的目的性或本體性活動,而將教師的教導當作引起和促進學生能動、獨立學習的手段性和條件性活動。
一直以來,我國學校教學的價值取向,堅持“以學生掌握知識為本”,調整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學生素養發展具有特定的機制:學生素養,不能以接受的方式,從教師那里直接獲得,而是要基于自身能動的學習活動過程才能形成。
這還要了解一下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進,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突出智力開發的課堂教學改革。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以關注學生發展的新取向和體現教育整體改革要求為特征的教學改革。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突出學生生活世界和生命價值的課堂重建。
而國內的課堂教學改革開始探索建構生命課堂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的問題集中在“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生存狀態以及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實現,在研究視野,逐漸從‘認知領域擴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倡導以一種更加全面的視角來關注和促進個體生命的多方面的成長和發展,注重學生完滿的精神世界的建構。
二、新形勢下,對教學改革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應讓學生形成哪些能力?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所實現的育人質量或在促進學生發展上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大體反映在三個方面:第一,學生系統牢固熟練地掌握了所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第二,在學科知識和技能掌握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某些低層次的認知能力,如記憶能力以及初步的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等;第三,伴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周全、牢固、熟練掌握所經歷的專心聽講、反復訓練、頻繁檢測的學習過程、學生在細致、耐心、毅力、堅持等態度及意志方面的品質也獲得了發展。
但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方式,讓教師在應試教育的路上越走越遠。傳統教學所實現的這些教學效果是以獲取應試成功為價值導向。應試教育只關注應試所需要的素質。而沒有關注應試之外,學生獲得實際生活成功和終身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素質的培養,比如社會責任感、反思批判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造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自主學習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合作的意識與能力等。
學習中心與學生中心到底有何區別?我們認為學習是一種活動,學習中心是從學生的活動角度來講學生的地位的,它是相對于教導中心而言的;而學生中心是相對于教師中心而言的,他從學生作為人的角度來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學習中心比學生中心更為具體和更具操作性。學習中心中的“學習”是指學生能動、獨立的學習,因為只有能動、獨立自主的學習才可能是內化的、建構性的、發展性的學習,也才是我們今天所要追求的學生學習的狀態。
三、學習學科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實踐
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的典型代表:魏書生的語文課結構改革實驗;邱學華的小學數學嘗試教學法;盧仲衡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法;黎世法的異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的八字教學法。
這五種教學模式,它們各具特色,但也有若干個共同點。第一,最為突出的是這些教學模式基本上放棄了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教師傳遞學生接受的教學活動結構。尤其是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活動結構。第二,普遍運用了學生自學活動,突出強調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第三,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將個體學習與交往學習結合起來。第四,在教學程序設計上普遍注意了學習的反饋和強化的環節。
另外,還包括學校自主開展的課堂教學過程改革探索,包括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這兩個改革,具有這樣一些特點,第一,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其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第二,將合作學習當作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第三,創造了展示課型,為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深入的思想碰撞及情感交流提供了舞臺。
四、實踐中總結和反思
但是繼續細讀,發現自己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因時間和內容受限制,自主學習,不能堅持。二是導學案的設計,成為習題匯編,過程的設計有余,但對生成關注不夠。三是對學生個體的差異關注不夠。四是合作學習,未能細化。尤其在第四方面,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參與合作的個體均要獨自發揮自己的作用,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學生就要有好的學習技能和與能力,同時又要有良好的與他人溝通交往的習慣和能力;教師介入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并提供指導。
學生能動活動有內、外兩個方面的表現。學生能動活動的外在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和積極投入學習活動過程,但只有當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加工和主動建構,知識才能被細化并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如果學生只是在外部表現出能動地參與了活動,卻缺少內部的積極思考和信息加工的過程,看似積極但實際學習效果并不好。
學習中心教學的十四條原則,整合成四個方面:認知和元認知因素、動機和情感因素、發展和社會因素以及個體差異因素。學習中心教學要求,應創造積極的人際關系和氛圍,尊重學生的聲音,鼓勵換位思考和提供個人挑戰,鼓勵高階思維和自我調控,以及適應個體發展差異,四個方面去進行落實。
要讓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還應賦予學生獨立、主動學習的權利,以及獨立主動學習需要的時間和空間。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完全獨立的自主學習,而是在教師指導幫扶下的自主學習。教師的指導幫助主要有:學案導學方法、指導工具導學、現場指導自學、微視頻導學等。這樣看來,學習中心教學,要求教師做出改變。包括,教學觀念的改變;教學行為的改變;教學習慣的改變。在實踐中總結,在實踐中大膽嘗試,力求更好,是改革的真正的目的。
課堂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