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翠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公民精神的基礎正是在兒童這個時候奠定的。他說,一個人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童年時代由誰引路,周圍世界中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這些都決定著他今后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可見,小學的班主任工作是何等重要,它是少年兒童道德信心鞏固的基礎。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覺得應采用“以愛感人、以嚴育人、以理服人、以法導行、以身作則”來教育他們,讓少年兒童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品德,使他們能德大于才,成為社會有用之人,這才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
一、以愛感人
“愛是成功教育的金鑰匙”。要做一個成功的班主任,首先應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身體健康等。對待后進生更要有慈母般的胸懷,不要嫌棄后進生,對他們甚至要有所偏愛。因為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需要尊重和愛。當學生的這些需要得以滿足時,就能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它不但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在這種動機的支配下,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真誠地關愛每一位學生,教師要把微笑帶進教室,要用和藹慈祥的目光覆蓋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和關注的人,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我班的劉妍同學,由于父母感情不好而影響了她的學習,進而厭學、逃學。在這種情況下,我親自到她家做說服工作,并堅持每天早上接她一起到校。在我的幫助下,她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還和我商量小學畢業后是否該去上海念英語專業。
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個性都不同,但我都能了解他們,并與他們很好地相處。我做到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課堂上,我為他們答疑解惑,課后我們一起聊天,我為他們付出了愛,同時我也得到了他們對我的愛,他們學會了關心我。有一次,我帶他們到實踐基地活動,吃完飯后,我坐著不動,我班的同學圍過來說:“老師!飯后還是散散步吧,這樣有益身體健康的。”他們也敢對我說心里話,畢竟是六年級的學生了,難免會有早熟現象,有的同學會搭著我的肩膀說:“老師,我好煩呀,最近老是沒心情聽課,怎么辦呀?”我總能從正面引導他們,使他們能正確對待學習。在這互愛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尊敬長輩和對親人的關懷,對同學的友愛等,有了最起碼的做人原則。
二、以嚴育人
“嚴師出高徒”,我覺得這里的“嚴”字并不是要老師整天擺著嚴肅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是在學習上、工作上,在品德的培養過程中對學生要提出嚴格的要求。包括要求學生做到嚴以律已,少犯錯誤,學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學會寬容,學會給別人以機會,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原諒別人的過錯;學會辨別是非等;還要要求學生有嚴謹的學習、工作態度。老師更要掌握、運用好嚴厲的目光。課堂上,有時是無聲勝有聲,學生犯錯時,你那嚴厲的目光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感到羞愧;同時,也使他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重視。課后,老師可對他采用說理教育,幫助他分析錯誤所在及其危害性,讓學生感到心服口服。
三、以理服人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教育學中提出的一種教育方法。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說理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了。學生對老師產生了信任,你與他講理,說服力會更強。說理教育要講究場合、機會、態度等,學生犯了錯誤,我不贊成把他帶到辦公室,也不能用訓斥的口氣與他交談。當我在對他們進行說教時,我始終是處于一種與他們平等的態度出現的(除特殊情況外),我會讓他們坐在我面前,如果他們是站著的,我也會站著(因為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和我一樣高了),而且我說話的語調會放慢,聲音會放低。我會悄悄告訴他們,這是件不光彩的事,我也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讓他們懂得我是為他們好。如果是幾個同學同時犯錯誤,我會一個一個分開請來說教,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些。我與學生交談時,常用這樣的語言:你說是嗎?這樣可以嗎?這樣是不是會更好?請你……這些都是我做了班主任以后才真正理解到彎下腰來與學生相處的重要性。
四、以法導行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也加入了世貿組織,我國國民除了應有中華民族的美德外,更應有較強的法律意識,更應懂得如何學法、用法。世上有些事是合法不合理的,有的是合理不合法的,那么如何引導學生來看待這類事情呢?我覺得高年級學生有必要了解一些法律常識,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課,遵守《行為規范》和《守則》外,我還要求學生抽空收看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節目。雖然有的案例他們現在還不大理解,但他們至少可以在案例中初步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并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走正道,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我還認為有條件的學校,必須聯系執法機關,定期地給學生做法律報告,帶學生參觀少年犯管教所等教育場所,讓他們從中受到教育。
五、以身作則
作為一個班主任應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在想方設法教育學生時,也在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他們中的影響。比如,有時我錯怪了某個同學,發現后我會馬上向他道歉,我以我的真誠去影響他們,打動他們,我覺得這樣并不會損害自己的尊嚴,而學生卻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然,一個班主任要做的工作遠遠不止這些,而且每種方法或手段都不可能立竿見影,道德教育也不只是班主任的事,因為“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并不是由單個螺釘裝配起來的,而是和諧教育的結果”。它需要每個老師、家長的愛心、細心、耐心和恒心,孩子們才能真正“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