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
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表揚和欣賞,作為老師善于肯定、表揚和品味自己的學生是教師職業的基本準則。
題記
這段時間,我班的的余生讓我食之無味、寢之不安,一種失望無奈之情時常縈繞著我,真想就此放棄他,又怕有違我為人師的初衷。
今夜只怕又是一個無眠之夜,夜闌人靜時,把玩著鍵盤,無的放矢的敲著敲著,眼球突然落在了那個晦暗的角落,茶!我一驚又一喜,上屆畢業的學生送我他家的茶葉。那小子!現在不知道怎么樣了!差點毀在早戀上,是我的執著喚醒了他,只怕他現在在一中挑燈夜戰吧!一絲涼風不禁讓我打了一個寒顫,喝杯茶吧。于是沏上一杯茶。葉片浸透后不時下沉,茶色漸濃。香氣沁脾。先是澀味。有點苦口。心想心已經很苦了,不能再給自己苦頭吃,正想著一絲甘甜掠過心頭。細小卻又綿長。不禁讓我舒暢開懷,禁不住再去品嘗-----才發現品茶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享受。因為先澀后甜。余味不絕。
看著手中的鍵盤,心里思量著余生:他調皮搗蛋,經常欠交作業,欺負女同學和個子小的人,多次批評,效果欠佳,這次他竟然放話讓我小心點。原想:“順其自然,讓他自生自滅”又于心不忍。這種苦惱不是與品茶一樣苦澀嗎?此時,我恍悟了,品味學生不正如品茶一樣嗎?不僅需要時間和耐力,更需要有心,我想急躁的人是品不出來的。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姆斯基說過: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抬起起頭來走路,就必須得給學生以做人的信心,學習的信心,那么如何才能給學生足夠的信心,使之在生活中真正獨立起來,在學習的困難面前強大起來昵?我想: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學會品味學生。
品味學生這需要我們飽含愛心,寬容大度。每個學生猶如未經雕琢的璞玉、不去呵護,不去琢洗。怎知道他們的光芒?不去培養、不去洗鑄,他們可能永遠是一塊快粗石。我想,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糾正心里偏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關愛身邊的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這種后進不在與生俱來的,必定是哪方面的關愛有所缺才導致的。因此,他們更需要人關心和愛護。我想他們也只有在關愛中才能找回自己,不迷失自己。在關愛中品味學生,用一顆寬容的心把他們的“短處”放“長”;把淘氣放大至聰明和創造性。有經驗的班主任最明白,只有那些求知欲強、活潑好動,甚至有點“怪癖毛病”的學生才會有創造力,有發展的潛力,善于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能善于保護、培植和完善他們的特長,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成功。這樣,品出他們的特長,激起他們的自尊、自信。“善用物者無棄物,善用人者無棄人”,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他們,你會覺得每一個學生都是那么可愛,都是可塑之才。不由得想到了我班的吳生:
與余生差不多的一位學生,吳生對體育“情有獨衷”,也比較擅長跑步和籃球,有這一品味后,于是便讓他當體育委員和籃球興趣小組的組長,一月下來,我班的跑操有些長足進展,籃球興趣小組的球也打得像模像樣了。
品味學生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品味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正常的人一樣;不僅品味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品味學生的缺點和失誤。我覺得“人沒有不良品質,只有用錯了地方的性格。”
品味學生這需要我們付出艱辛和汗水。學生的個性各異,為人修養參差不齊,教師就要具備這種品嘗精神,敢啃硬骨頭,能轉化后進生,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親身體會老師的善意與真誠,贏得尊重與信任,把你當成知心朋友而打開心靈之門,真正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信,可敬,從而消除疑懼與對抗“親其師,信其道”的理想效果。不管路有多長,雨有多大。我們會永無止境的追求卓越,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關注學生,細細的品味學生,直到品出他的優點和長處。
品味學生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一點一滴地積累。時代在變,學生隨之而變,拋棄以老眼光看學生,應更新知識,轉變觀念。用顯微鏡從他們的失敗中找優點,用放大鏡從他們的失敗中找成績。這樣才能用望遠鏡看他們的未來,“你教鞭下有瓦特,你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針對層出不窮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決不可簡單,粗暴,或者把學生推向社會而不管。品味學生是一項艱辛的工作。
懂得“品味”是一種境界,在化解學生過失的過程中,先品味后轉化,與直面教育其途徑和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講,“品味教育”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融入濃重人情味的教育,包含著寬容與諒解,這比“直面教育”效力要持久得多,也更具科學性和可接受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否懂得品味和藝術地化解學生的過失,是檢驗教育者是否真正具備素質教育觀念的一項重要標志,這更體現出教育者政治和業務素質的優劣。愿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在對待和化解學生過失的問題上,多一些品味,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歧視,把品味教育變作育人的一把金鑰匙,打開學生的一扇扇心靈之門,攜他們共同邁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只有用心去品味,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口味,但最終是甘甜的回報;只有用心去品味,我們才會付出真心與真情,師生和諧共處;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和長處,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才會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我們的教育事業才會有聲有色,我們的班級管理才能蒸蒸日上。
當你初品時是苦澀,品過之后卻滿口留香,使人神清志爽,學會品味學生,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一旦我們學會了用心品味學生,同時也成就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