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燕
一、個案背景
“家庭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起點,也是人格形成的源頭。婚姻家庭關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思想觀念的變革,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受到了沖擊,離婚率不斷上升,導致單親家庭日益增多,單親子女的數量急驟上升,我所任教的班級45名學生中就有6名單親家庭子女。他們中有的憂郁寡歡,性格內向、孤僻、猜疑心重、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強、看問題易走極端、行為習慣不正常,成為學校的“問題學生”,需要學校和家庭更多的關注和愛護。
二、個案情況
李某,男14歲,初三年級學生。性格內向,自負又自卑,埋怨父母,手機控,沉湎于網絡游戲,抑郁不樂,有時自閉,抽煙喝酒,穿著另類,花錢取悅女同學,接受能力強,偏科嚴重。
三、個案分析
(一)家庭親情的缺失,心理扭曲畸形
本來李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姊妹兩人,父親在外開車送客,母親種菜,買菜。初一時候,父親因為財多了一點,就氣也粗了,喝酒賭博,經常夜不歸宿,據李某悄悄告訴我,父親在外面有了小蜜,并且小蜜還是跟她媽一個關系親密的女人,個性好強的母親只好離婚帶著他一起過日子。這種家庭的突然變故,一方面帶給他深深的無奈感和自卑感,怕別人知道他家情況,沉湎于自我,不愿與人交流,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甚至有自閉傾向。另一方面讓他失去了歸屬感和安全感,逼使本能的自我保護,被動地成熟。他刻意回避與人接觸,找尋自我安頓之道,沉湎于游戲、上網、吸煙等。此外父親出軌自己身邊熟悉的人,顛覆了他以前原有的認知,于是花錢取悅女同學發生早戀。母親種菜維持生計,回家一個人料理生活,缺乏溝通,心理壓力比較大,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交友不善,還沾染了社會的不良習氣。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行為習慣偏差
李某爺爺奶奶就只有他一個孫子,他們對自己兒子拋妻棄子的行為感到氣憤無奈,于是物質上想方設法滿足他的要求,背著他媽媽給零花錢,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為了刷存在感,掩飾內心的卑怯,穿時髦衣服,亂花錢。父親以前就喝酒賭博,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是責罵,父母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這些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難以愈合的傷。他的父母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母親種菜買菜,起早貪黑,養育兒女,卻遭受婚姻的變故,就把離婚的過錯都推給父親,給孩子灌輸了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導致他的心理行為習慣偏差,學習和生活中缺少自信心,行為不穩定,喜怒無常,常為一些小事和同學爭吵,甚至出 現過激行為,這些又被母親看作“添亂”,他又成為媽媽情緒發泄的承受者,其實媽媽有媽媽的生活之苦,孩子也有孩子的成長之痛。兩個同受煎熬的人若不能看見彼此,只能日益疏遠。
四、個案解決
(一)心理輔導,消除心魔
我有針對性對李某進行認知療法方面的心理輔導,一方面幫助他正確對待家庭,消除陰暗心理。告訴他父母離婚、再婚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做兒女的不應該太讓父母難堪,做兒女的有時無法理解其中的苦衷,但要學會包容,學會體諒父母,孝敬他們父母。
(二)激發自尊,強化內驅
李某不思進取,隨意放縱,厭學,自卑自負,要改變這種情況,關鍵是激發他的自尊心,我尋找機會和他談心,分析他身上存在的問題,自由散慢的危害、自暴自棄的后果。告訴他:家庭的不幸也許不是壞事,勇敢的孩子正好磨煉自己的意志,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為偉男。
(三)家校配合,和諧共促
我多次上門家訪,及時了解他家的動態情況,時刻保持與她母親的密切聯系,每周通報他的學習生活狀態,采用互簽字法,督促他完成各種任務。督促他媽媽與孩子交流溝通,建議關注孩子點滴變化。
(四)愛心呵護,寬嚴相濟
特殊家庭成長的李某敏感而自尊,直接地關心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我注意在不經意中給予他較多的關注,尊重信用他,讓他有種被人重視的感受。利用各種機會跟他談心,有困難的時候悄悄的給他解決,發現閃光點,給他充分展現才能的機會。
五、個案啟示
(一)無痕的關愛是打開心鎖的鑰匙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者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的心靈之中。”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變故時,往往心靈受傷,從而關閉與同學、老師交流的窗戶,可他們擁有一顆渴望家庭溫暖的心,一顆渴望大家關愛的心。愛是打開他們心扉的鑰匙,是縫合他們心靈創傷的靈丹妙藥。作為班主任首先必須與孩子做好溝通,溝通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唯一途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李某的轉變和進步證明了“愛”的力量。
(二)溫馨的環境是塑造心靈的陣地
近墨者黑,近赤者朱,良好的班級氛圍、和諧的師生同學關系能潛移默化陶冶單親孩子的心靈。我們要營造團結互助,溫馨友愛的班級環境,不讓他們處于一個排拆、歧視的集體環境中,讓他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真情友愛的班集體里,自然會感到生活充滿陽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的特別幸運。我們要創造一個生動活波的活動環境,積極鼓勵他們參加班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社會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認識自我的價值,讓他們從集體中活動中體驗真誠、友誼的幸福,享受集體的溫暖、進步的快樂。 我們要用鼓勵來消除自卑,灌輸一種理念:父母的事由他們自己去處理,孩子無法左右家庭,但自己可以左右自己的命運。
(三)賞識的教育是高楊自信的風帆
“贊揚學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高明”,多數單親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完整家庭父母之愛,心靈創傷和精神壓力大,他們既自卑,又很自尊,我們不要去刺傷他們,更不能用他們不幸的家庭來損傷他們的自尊。特別要尊重他們,多鞭策、多勉勵,及時發現他們的特長,循循善誘,啟發誘導,開展“我能行”的活動,讓他們認識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揚起他們自信的風帆。
其實一個孩子,特別是單親孩子能否順利地成長在于他獲得了多少安全感、陪伴與優質教育,在于與父母、老師、同學互動中,他是否能感受一以貫之的理解、引導與關愛。對于那些家庭婚姻的不幸的孩子,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用師愛去填補他們的缺失,去平衡他們那失重的心理,讓他們回到正常的軌跡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