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山
摘要:美術教育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弘揚民族文化薪火相傳,任重道遠。欣賞優秀作品,樹立正確審美觀。激發學習的內動力,多方法、多角度認知美,探究美。貼近生活,緊扣時代,鼓勵學生用畫筆謳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欣賞美、探究美、創造美。
美術教育要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全面發展的學生。美術教育薪火相傳,美術教師任重道遠。
一、美的啟迪,美的感動,欣賞美
1.加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審美觀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餞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堅定的信心.近來,片面求洋錯誤文化觀滋生。許多孩子熱衷好萊塢大片,關注圣誕節、愚人節等洋節日。對中華傳統文化,不能漠視、淡化,要大力繼承、弘揚。讓傳統藝術富有時代的氣象、氣度,有新的精神內涵。魅力無窮的藝術品,生動地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
人民的藝術家齊白石,聞名中外,享有盛譽 。作品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天趣橫生。齊白石作品眾多,怎樣欣賞呢?走馬觀花容易蜻蜓點水。我遵循“典型案例引領,學會欣賞方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的原則。以齊白石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蝦》為例,不能簡單地下結論。我選取了真實蝦,藝術形象的蝦的圖片。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觀察藝術形象的蝦對比真實蝦外形有哪些變化?蝦身簡化到五六節,撓足也進行了刪減。“蝦須”、“蝦鉗”進行適度夸張放大。探討畫家怎樣用筆墨表現蝦的晶瑩、靈動?齊白石自創的“以水點墨,墨中點水”的方法,使他畫的蝦產生一種通體透明,晶瑩逼真之感。活靈活現,生動傳神,躍然紙上。美術課強調形象性、示范性。我課下積極練習,課上演示,數筆畫出活潑的墨蝦。學生的眼睛一亮,原來國畫這樣有趣。
2.興趣是美術活動的內動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美術教學中,創設情境,調動學習積極性。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對學生作品的點評以鼓勵為主,將學生的短時興趣培養成持久興趣。美術的欣賞活動,貫穿于美術活動的各個環節。優秀作品的欣賞,激發興趣,啟迪思維,指導方法,拓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的有效手段。
二、多種方法,集思廣益,探究美
1.學科整合,事半功倍
美術與其他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在教學中要能打破美術與各學科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的界限,整合學生的知識.把美術與相關的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綜合思維與綜合研究能力的培養。
在《扮靚生活的大自然》一課中,學生觀察大自然色彩的變化,展開色彩聯想,體會不同色彩產生的不同情感.對色彩進行歸納,進行生活用品的色彩設計,美化生活。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選定季節歸納色彩,容易出現簡單化,概念化。比如夏以綠為主,秋以黃為主。單個學生設計還行,班級集體展示如出一人。怎么解決呢?我想打破學科界限,和語文學科的詩詞整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哪些詩歌中體現出自然色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詩詞名句,舉不勝舉。學生神游詩情畫意,給詩的意境賦予色彩。學生的色彩設計,有了文化內涵,詩的韻味。達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教師要建立全新的教學觀,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給予學生學科學習的吸引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使學習過程充滿生機活力。學者龐維國認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在《漢字的裝飾設計》一課中,學生課前收集漢字裝飾的圖片,二十四節氣的知識。積累資料,激發興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節氣我國特有的,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學生各抒己見,進行探究: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的有哪些?你知道哪些關于節氣的諺語?節氣的氣候特征,典型景物,民俗活動?節氣體現了我國人民哪些優秀品質?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裝飾?你想表達什么感覺,抒發什么情感?字書寫時間架結構,構圖,比較簡單,學生能自主解決,教師不要講。漢字的基本裝飾方法,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適當講解。拓展性的問題,比較模糊的問題,放開手,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創新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
三、關注自然,關注生活。創造美
詩人席慕蓉說:“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幾個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培養一個樂觀向上,具有高尚審美情操的民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抗疫先鋒,沖鋒陷陣,廣大人民,同心戰疫。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有責任、擔當。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為線上授課。怎樣利用美術,為抗疫做出貢獻?發動學生搜集防護常識,抗疫先進事例,利用PPT、視頻、微信、釘釘等形式,展示交流。鼓勵學生生拿起畫筆,普及宣傳防護常識,展示“逆行者”風采,謳歌抗疫楷模的奉獻精神。學生的作品《同舟共濟》,《我們在行動》,《致敬逆行者》等,技法稍顯欠缺,但是情真意切,樸實感人。陶行之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追求美,我們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