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鐘勇俊
英語閱讀是個體從外部世界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更能讓學生在多元學習方式下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和學習英語閱讀的技能。以計算機、網絡等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重在關注學生認知規律、學習方式的轉變,并不斷豐富和推動原有教學機制的發展。因此,運用信息技術、網絡等介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已經成為主流趨勢。
一、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如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這不僅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也在多元的信息技術環境中改變著人類的教育方式、學習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在信息時代,人們通過多種信息技術手段獲取、分析、整理與加工獲得更大信息量,構建更大知識鏈。作為信息技術時代下的教育者,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探索運用此項工具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就課程特征而言,閱讀課型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此課型以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為主要任務,教會學生通過閱讀獲取大量知識、感知文化背景、探究分析整理知識,更加注重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傳統英語閱讀教學和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閱讀教學的差異
長期以來,以紙為載體的閱讀教材顯得相對單一,教學方式多采用“講授式”,重在講解語言點、語法點,忽略了學生的閱讀技能訓練;由此往往造成學生閱讀素質偏低,閱讀能力低下,缺乏創新精神,缺少分析能力。閱讀中的邏輯思維的斷點培養沒有奠定好學生的思維基礎,甚至是看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環境是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為主的信息技術媒介,它具有交互、超文本和網絡化等多元特征。信息技術環境的交互性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超文本和網絡化特性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能加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初中閱讀教學,不僅能為師生提供一種多元化、信息化、大容量化的閱讀方式,而且極大地拓展了英語閱讀教學的時空領域,提高了學習效率,優化了閱讀教學中課后跟蹤學習。
三、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閱讀教學途徑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具有聲像兼備、圖文并茂、交互性、包容性等特點,他們能夠最大限度為英語閱讀服務,教學中的情景創設,到閱讀中的資源收集,再到課后的資源整理,都能為師生創立便捷、快速的途徑。同時,筆傳統的閱讀課型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消除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弊端。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多種情境,激發英語閱讀興趣
英語閱讀教學離不開語篇的文化語境,然而特定的語篇又是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中長期積淀而形成的,具有文化性,但是對于文化的理解是相對抽象的。我們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不能總是為學生分析文化根源,進行語篇的語言教學,這樣會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悖于英語閱讀教學的宗旨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在新課導入部分,老師們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媒介直觀展示閱讀中的抽象單詞,幫助學生掃清障礙,并激活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儲備,并在新舊知識板塊之間架起一座鏈接的橋梁,拉近了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元對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多種信息技術媒介,完成自主閱讀任務
課堂學習時間有限,不能完整的呈現所有信息,閱讀課程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閱讀的技能。必須通過更多的信息閱讀才能讓閱讀這樣技能發揮最大化的作用,比如,拓展更多的知識、獲取更多信息量、接觸更多的文化等等。因此,教師可以以單元文化背景為核心,依據學生興趣和愛好給不同小組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外閱讀任務,當所有小組的信息匯聚在一起的時候,整個閱讀的收獲是很大的。同時,小組閱讀可以通過交互式進行甲流,課后,學生可以在小組中直接獲得組員、同學和老師的幫助。這種自主學習方式既讓學生感到輕松又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解決問題,可謂因材施教。
(三)創立信息技術交互鏈接,拓展英語閱讀空間
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難以掌握閱讀的全部內容,這就需要課后的補給,傳統的方式是學生詢問,老師解答,但是文本信息量大,理解需要一個過程,所以這樣往往事倍功半。但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可用通過QQ、微博等網絡工具將當個閱讀的信息為學生進行呈現,學生就可以有選擇性的進行自主學習。
(四)完善資源鏈接鏈,提升英語閱讀技能
語言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概括的,需要更多知識性的內容去充實和完善,無論是課堂內的閱讀資料還是老師課后提供的資源庫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帶給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才能夠對學生的終身閱讀提供保障。老師應該開發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的技能,提供給學生方法,給出資源鏈接。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增進師生情感交流,老師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中發表課程建議,也可以發表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在充分的互動下,讓師生關系越來越融洽,這種沉默交流的力量往往大于有聲。同時,信息技術的廣泛應性和包容性也容易成為學生放縱的不利因素,由于青少年的特定心里特征,利用信息技術存在一定的風險,老師應該成立信息技術安全防護機制,并對學生進行跟蹤和督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功能服務于英語閱讀教學。
結束語:
總之,在實施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閱讀教學的時候,我們要從思想上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發展空間和主體意識;在設計中,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選擇,構建全新的初中閱讀課型的新模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無限的空間內快樂、高效地完成英語閱讀,真正意義上實現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