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彬 許博
摘要:攔網是排球項目運動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對于排球初學者而言,攔網技術是一項技術性較強難以掌握的動作,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身體控制能力。本研究基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以及數理統計法,以我校高一50人排球初學者為研究對象,研究軀干穩定性訓練對排球初學者攔網技術動作的影響。
關鍵詞:穩定性;初學者;攔網技術。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當前,攔網技術在速度快、取位準的定位上,出現滯空發展的狀況。隨著扣球技術向著高度、力量、速度、巧變等方面發展,攔網技術顯得日趨重要。軀干穩定性的提升,能夠促進人體形成運動機體,保障完成動作時能量或力量的有效傳遞。本文基于軀干穩定性訓練法對排球初學者攔網技術動作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
2.研究意義
身體穩定性訓練重視不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個體身體素質發展。自身條件不足將嚴重制約著攔網技術動作的延伸和擴展。通過加強身體軀干穩定性訓練,初學者可在有效加快排球運動掌握速度、攔網技術的同時,大大提升訓練積極性,從而有利于我國排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我校高一年級50位排球初學者。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30篇有關身體功能軀干穩定性訓練等方面相關的研究成果,了解軀干穩定性訓練的方法與特征點,為實驗研究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
(2)實驗法
在訓練實施前,對受試者初始值進行測量,13周后對實驗對象進行再次測試,分別對兩組實驗對象數據展開對比分析。隨機將實驗對象分成A、B兩個小組(每組各25人),A組為實驗組,B組為對照組,并對其進行不同手段的干預訓練。通過利用軟件stopwatchcam觀察受試者并測量其運動過程中的穩定時間、滯空時間。
(3)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以及T檢驗方法對最后得出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實驗前后兩組各項測試數據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并通過分析得出數據做結論參考。
三、結果與分析
1.實驗內容
實驗以排球場地4號位(左側移動起跳)與2號位(右側移動起跳)為例,在排球網上做出標記,由起點起跳至落點測量受試者位移距離、穩定距離。實驗設計動作模擬攔網時腰腹控制運動,針對目標肌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背部的斜方肌、背闊肌,以及軀干深層的多裂肌群、回旋肌群等)實施刺激,包括穩定性能、腰腹力量以及攔網技術動作訓練三個方面。
2.數據分析
(1)基礎穩定性指標數據分析
人體核心部位的正面、背面和側面的實質反應技巧分別是俯橋、仰橋以及側橋,訓練后俯橋、仰橋、側橋左、右側都顯示出明顯差異(p<0.05),這表明測試者的肌群工作能力有顯著提高,主要體現在于腹部肌群、腰部肌群以及盆帶肌體展開的有效刺激作用。
(2)攔網控制能力指標數據分析
原地起跳和助跑起跳移動攔網指標均顯示,訓練后,左右兩側獲得穩定時間顯著提高( P<0.05),穩定距離明顯增大(P<0.01)。起跳后,身體由偏移狀態變為常態的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縮短,在空中呈現常態的時間增多,滯空時間相應增加,提高了能量的傳導功能和穩定水平。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基于訓練結果而言,相對于左側攔網動作,右側攔網的動作則顯示的更為熟練。軀干穩定性訓練對高中學生的下肢力量、腰腹能力、平衡能力及穩定性等方面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實驗組高中學生的穩定性能。側橋、俯橋及仰橋三個指標的測試成績具有明顯的提高(P<0.01),表明高中學生的腹直肌、腹內斜肌以及腹外斜肌等肌群的工作能力加強。二是提高了實驗組受試者的攔網指標。受試者在攔網空中的姿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身體在常態狀況下停留的時間有所增加,攔網水平增強。
2.建議
(1)軀干穩定性訓練的訓練內容應該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及可調節性
訓練動作設計應具有專項化的特征,軀干穩定性訓練有別于傳統的體能訓練,它著重訓練旨在促進人體整體機能協調一致,將其與專項訓練結合起來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此類訓練體系不僅彌補了專項訓練在靈敏、平衡、協調等人體運動素質訓練方面的不足,在肌肉力量、技能動作和神經系統方面也能形成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發展。
(2)軀干穩定性訓練應包括多種不同類型和方法
訓練過程中應將專項訓練動作所需要的力量以及動作角度與之相融合,逐步形成專業化訓練動作體系,細化至各個關節的穩定性訓練中。對于人體目標而言,軀干力量的增強可挺拔身姿、增強穩定、預防損傷、提高運動素質等。本試驗表明,干預訓練方式多樣化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應用于目標,可全面提升各項身體素質。
(3)處理好攔網訓練中軀干穩定性訓練和專項訓練之間的關系
軀干穩定性訓練專業訓練性強、效果更加明顯。軀干穩定性的提高,可有效確保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機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可有效防治在運動中因為身體不穩定所導致的動作不規范或者失誤。但同時,通過對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進行專項訓練,有利于提高高中學生的身體控制、協調能力,故應有機協調好軀干穩定性訓練和專項訓練之間的關系,不可片面將軀干穩定性訓練完全取代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