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燦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效果取得效益的最大化,一直是教師們密切關注并執著追求的。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是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優化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的。因此,優化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必須重視教學目標的作用,并樹立優化目標的意識,才能避免課堂實施的隨意性和低效率。優化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成功的先決條件。優化教學目標,首先要深入研究教學大綱,確保落實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解題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我們優化的課堂教學目標應以學生為中心,并盡可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思維發展、能力拓展、情感態度等方面達到預設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主動地學習。優化了的課堂教學目標,應具有定位適當、內容具體、體系完整的特點,并通過教師有效的啟發、講解和反饋,步步為營地逐一實現。
二、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努力、共同成長的過程。優化教學過程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和重要保障。優化教學過程,重要的是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師自身的優勢,圍繞優化的教學目標,合理、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優化的教學過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突出學生是主體與教師是主導的原則,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優化的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既給優等生開闊知識視野,滿足他們的探索欲,也給后進生創造機會,增加他們的成功感。優化的教學過程,允許學生的求異思維存在,教師善教巧導,引導學生積極拓展探索問題的思路,保護學生的創新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
三、優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F代教育技術就像一座架設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不可或缺的橋梁。它擁有生動逼真的教學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多種功能集于一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能突出重難點,便于學生的理解并掌握。優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地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把傳統的教學方式變為技能訓練課,使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活動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優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培養觀察能力、發展思維能力、豐富想象能力,使積極思維更加豐滿。靈活使用并優化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既可拓寬學生的求知視野,也能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四、優化教學語言
語言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語言更是藝術中的精華。數學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高超的解題能力,更需要教師能一語道破知識的“天機”。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面對學生時,要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富于藝術性的教學語言、穿針引線般的過渡語,對于激勵學生的積極學習、引導學生進入思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優化教學語言,體現在優化語氣態度,使學生愿意“親其師,信其道”;體現在優化語言環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預設的教學場景;體現在優化用詞造句,準確地教學數學這一嚴肅的學科及其嚴謹的知識;體現在優化語言內容,提高課堂語言的“豐滿”度和“收聽率”。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優化教學語言,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創新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不斷地優化我們的教學課堂,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五、優化教育機智
教育機智是教師的必備能力和技能。它并非是教師的一日之功,它是教師功力深厚、技巧熟練、知識廣博和經驗豐富的重要體現,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積累、磨練出來的。具有教育機智的教師,能根據課堂和學生,特別是意外的情況下,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并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來解決問題。優化教育機智,能最大程度巧妙地扭轉課堂的不良現象,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育機智,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以情促教,以愛促學;要平等地對待、尊重學生,做到恩威并用、剛柔相濟、寬嚴有度;要掌握教育的分寸,在教育學生和處理問題時,能實事求是,通情達理,且說話合度、行為得體、方式適宜。要有敏捷的求異思維,能巧妙地把話題轉移;要有淵博的知識,讓學生的眼界更開拓、思路更寬廣。
總之,課堂的時間非常寶貴。教師科學、合理利用地課堂,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優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教學語言和優化教學語言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只有這五個方面相互結合,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來源:學術期刊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年33期
2、《數學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來源:學術期刊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2年1期
3、《淺談教師的教育機智》來源:學術期刊 《西江月》 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