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承
大興路小學在武漢教育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有過不同尋常的經歷。2010年,學校由“一校三點”回歸獨立辦學,校情發生了變化。作為一所老牌名校,如何謀求新的發展,學校開始回顧歷史、思考現在,規劃將來。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大興路小學不管怎么變化,學校的歷史積淀沒有變,學校的文化底蘊不會變。建校70余年,一代又一代大興人給我們留下三件“傳家寶”,永遠是學校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支撐著大興不斷發展。于是,學校提出深化“三件寶”,即培育雷鋒精神新文化,拓展環境教育新模式,豐富“綠色”教育新內涵,形成獨特的“綠色”教育觀。“綠色”教育作為一種價值引領,正在創新學校管理的變革。在教師管理的過程中,我深深認識到,教師管理,要從“心”開始。
一、師生結伴成長,了解教師心思
在學校綠色教育體系中,我提出“師生結伴成長”的育人思想,學校規定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參加大課間,和孩子們一起做操,鍛煉身體。可是,有一段時間感到事與愿違。我發現有部分教師經常不出操,導致學校管理工作不順,干部們的反映讓我很生氣。一天大課間時段,我親自查看教師辦公室,看看哪些人違反學校規定。還沒走進辦公室,我從窗外看到兩位教師都在伏案批改作業,根本沒有察覺到我。這兩位老師平時工作很努力,我若有所思,心中的怒氣也消了許多。第二天,我召集部分教師開了一個談心會。會上,老師們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學校提出‘綠色教育,管理能否人性化一點?本子改不完,不能進課堂,只能利用大課間時間趕一下。”
“有時身體不舒服或疲憊的時候,真的不想動,想在辦公室休息一下。”
“師生結伴成長不一定要用這種形式來考量,太機械了吧!”
“想要我們教師身體好,就不能組織一些適合老師的文體活動項目呀?”
“學生做的操叫七彩陽光,我們有的都是夕陽了,做孩子們的操,合適嗎?”說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
聽了老師們七嘴八舌的訴說,我覺得不無道理,于是道出了昨天查看辦公室的小插曲。我不僅表揚了老師們的敬業精神,并幽默的自我批評差點誤傷“好人”,同時對老師們提出希望。希望他們保重身體,加強鍛煉,更好的工作。
此后,教師們出操的問題得到及時調整。大課間時間,教師可根據需要和孩子們一起出操,不作強制規定。老師們或管理好學生,或跟著學生做,也可以隨意自由鍛煉,活動下四肢。學校還鼓勵有特長的老師自編健身操,帶著師生們學習,一起健身。這樣一來,老師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他們說:這才是“綠意”融融的學校啊!
二、反思管理行為,調整教師心態
教師工作是艱苦的腦力勞動。一方面,教師的工作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了教育人,培養人,教師孜孜不倦的堅守崗位。另一方面,教師自尊心強,希望得到學生的尊敬,也希望得到校長的尊重。教師們有時會有一些抱怨,感到工作辛苦,心態會表現出消極情緒。面對教師的這些現象,我認為,學校領導首先要反思自己和學校的管理行為,多用正能量的信息來引領教師的工作,來調整教師的心態。
學校領導在處理已經發生的問題時,首先要分析問題是怎么產生的,然后采取正確的對策。如果是自己的過錯,就要坦誠相見,不回避問題,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是對方抱有成見,就要正確對待,使對方在事實面前受到教育。如果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已經發生隔閡,對出現的問題不加分析,不冷靜處理,就會有損自己的“威信”,反而陷于被動局面,影響集體的團結。實踐證明,學校領導如能平等待人和尊重教師,善于傾聽教師的意見和想法,就可以獲得教師的支持。作為管理者,我們應當針對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心理特點來進行管理,充分尊重教師,為教師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助力教師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心態。
如學校規定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大課間活動,倡導“師生結伴成長”固然不錯,借此增強教師身體素質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作為校長對教師的關心,卻變成了硬性的制度安排,的確顯得不太妥當。從事腦力勞動的教師,確實需要通過體育鍛煉加以調節,但如果在這方面規定硬性指標就可能把教師生活搞得枯燥乏味,死氣沉沉,反而加重了教師的心理負擔。在聽了教師們提出的意見之后,我安排學校工會制定了教師健身計劃,廣泛征求教師意見,開設適合教師特點的文體活動,讓老師們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以此來豐富教師的文化生活。面對這樣的改版,教師們的心態變好了,大家都積極參加自己喜愛、并適合自己的活動,反而對學生的活動管理更盡心、更到位了。這種人文化的“綠色”管理方式,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
三、更新管理策略,解開教師心結
管理是一種藝術,而且是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校長的領導藝術涉及許多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正確面對新環境、新事物和新要求,不能因循守舊,要及時更新管理策略。特別是當教師對學校管理有意見、不敢表達、或者感到說了也沒有用時,校長應及時幫助教師解開心結。
例如在處理部分教師違反學校參加大課間的規定時,我很慶幸當時沒有武斷作出處理,而是去一線了解情況,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實際調查發現,部分教師不參加的原因是鉆研教材,批改作業,忙于備課。于是我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并站在教師的立場對他們肯定與鼓勵。我用“綠色”情懷最大限度的減少管理中的失誤,減少教師們的誤會,贏得教師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校園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學校任何工作,都蘊含著管理之道。我們對教師的管理如此,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亦如此。近年來,學校在教師管理中凸顯“綠色”思想也嘗試了一些變革。比如在考勤管理上,學校作出規定,每月給教師半天機動假,用以處理個人事情;鼓勵教師為學校排憂解難,推出“代課抵假”制度;對帶病堅持上班教師執行“課后休”等,這些舉措讓老師們感受到濃濃的“綠色”關愛,解開他們的一些心結,更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性。
近日,教師們在教代會上的提案又讓我陷入思考。提案內容是家住很遠的教師能否提前一點時間下班?理由是現在武漢交通擁堵厲害,教師下班時正是交通高峰,有的教師回到家中起碼要一兩個小時,還要燒火做飯,處理家務。老師們說,哪怕學校提前10分鐘下班,錯鋒一下,回家的情況就會好很多。面對這一新的情況,我們要不要出臺新的規定呢?
教師管理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各種矛盾。多年的傳統管理模式是否就此打破?教師人心的凝聚需要什么來維系?提前下班能否實現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效率?“綠色”管理如何把握有情操作的度?一連串的問題挑戰著我們的管理智慧。
教師管理是人心的管理,管理需要制度治校,也需要人文關懷。為此,身為一校之長,我們要不斷思考新形勢下的教師管理變革,剛柔相濟,經營好人心,才能管理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