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
習總書記在兩會中指出,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教育部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虛實融合的教育環境成為常態。
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讓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創新包容并舉。嘗試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探索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搭起教育之架,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
一、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和遠程通信,在進行信息的收集、處理、存貯和傳遞過程中所使用的技術。在文中是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
(二)信息技術與幼兒發展的關系
利用信息技術廣闊與便捷的優勢,建立多元資料庫并搭建多方位教育支架,形成幼兒、教師、家長之間的教育聯盟,將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給幼兒提供所需的支持,使幼兒在支持中受益,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具體策略
(一)用信息技術之廣,搭三維立體多元資料庫,促幼兒發展
1.幼兒自主發展庫
每一名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需要更加先進、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這就需要為幼兒建立自主發展庫。如:為每個幼兒制作電子書,珍視活動中的學習過程,記錄發展的成長足跡。
2.教師資源庫
教師要掌握軟件鑒別與使用技巧。同時將信息技術與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建立屬于自己的資源庫。制作優質的PPT,EN,視頻動畫,美篇等。通過資源庫,可以快速檢索需要的內容。當然,資源庫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探索中拓展完善。
3.家庭成長庫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建立電子書、網盤庫、優酷視頻、閱讀打卡平臺庫(智慧樹、美篇)、APP軟件庫(訊飛、博鳥繪本、小花生)。從開始只有老師輸入到骨干家長主動參與(媒體家長宣傳專家論壇并制作班級視頻等),形成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共建的1+1+...=N的家庭成長庫。
(二)用信息技術之便,搭建多方位教育支架,促幼兒發展
1.兒童成長支架
(1)點燃興趣支架
信息技術形式多樣。如:聚光燈特效、EN5互動游戲、抽簽決定大轉盤等不同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專注力。
(2)自主學習支架
運用信息技術,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發展水平,自主選擇。
在《好玩的瓶蓋》中設立了不同難度系數的闖關游戲,幼兒自主選擇進行進階挑戰。
在自主閱讀中,幼兒根據不同喜好和需求,自主選擇(繪畫、錄音、剪貼畫)不同層次的創編方式。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提升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生成二維碼,可以有效的解決幼兒不能書寫表達自己想法的問題,讓幼兒將語音解說記錄其中,滿足自主交流的空間。以下是二維碼生成文字、語音、視頻等三種不同形式。
2.教師解讀支架
(1)對幼兒觀察反思的解讀支架
觀察是解讀的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延展觀察的深度和廣度。
再現觀察:利用錄像、照片等不同形式,把幼兒活動過程記錄下來,結束后進行復盤,不僅是解讀幼兒,也是教育者自我檢測的方法,反思教育行為的抓手。
實時觀察:如“規則制定”照片呈現法:通過多媒體再現幼兒經歷過的游戲情境,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制定規則。“游子吟”舞蹈創編視頻記錄法:現場拍攝立即投屏,第一時間直觀自己的行為,不僅老師觀察幼兒,也提供幼兒之間相互觀察、學習、促進的機會。
(2)滿足家長育兒需求的解讀支架
幼兒教育需要教師與家長形成合力,兩者的溝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加快速收集、分析、整理數據,總結調整。降低家長反饋的心理顧慮,更具有針對性,促進不同家庭幼兒的發展。如,問卷星——疫情空中課堂。
3.教育聯盟支架
(1)親子陪伴,成員共享
指導家長科學使用信息技術,保證親子交流是教育者的責任。利用親子共讀電子書、線上教育推送——親子共玩時刻等,引導家長合理借助信息技術與傳統親子陪伴相結合,合理把控時間,保護用眼衛生,賦予教育的智慧,提供高質量的成長陪伴。
(2)園所助力,家園共育
幼兒的發展離不開家園共育雙向互動。利用微信群定時分享在園信息,打破家園圍墻。通過騰訊會議、釘釘進行在線教育、云端家長會,讓溝通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信息技術讓家園更緊密地合力在一起。
(3)家家互助,信息共享
家庭與家庭之間,借助信息技術也可以形成教育聯盟。如,視頻分享節水小妙招;照片記錄孵化過程,有效促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引導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學習別人的育兒經驗,實現家家互助的網上教育聯盟。
(4)社會相通,教育輻射
甘肅支教,社會責任,錄制美篇、視頻、線上教研等,讓優質教育資源更大范圍輻射、惠及更多地區的家庭和孩子。
三、成果與經驗
經過實踐探究,取得了些許成效。執教的《蘇菲生氣了》獲得在“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第十屆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課評比一等獎。并代表天津赴南昌異地做課,榮獲全國現場上課一等獎殊榮。《好玩的瓶蓋》游戲視頻推廣到天津市首屆中小學(含學前)精品微課程視頻,研究經驗在區級大會中進行成果分享。
感恩和平教育和園所為我提供的展示平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信息技術不斷涌現和應用于教育之中,未來吾將上下而求索,潛心研究,以信息技術搭教育之架,助力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