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順賢
摘要: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標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高效課堂倡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從教學觀念轉變開始,從原來以教師為課堂中心,學生被動接受轉變到以學生為課堂中心,自主研究的新型教學方式。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教師需要關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結合自身教育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結合實驗教學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構建。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指的是教師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以較少的教育資源消耗,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效果。那么,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保證高效課堂的實現呢?長期以來初中化學的教育都屬于應試教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更多地關注講課的知識量,片面注重學生對考試內容的學習,而忽略了整體知識框架的構建,忽略了對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新式的高效課堂構建中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思考,養成主動學習的態度,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新型的教育觀念下需要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輕松化、高效化。下面是本人對怎樣建立新型高效課堂提出的的幾點建議。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所謂教學情境,指的是在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或制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從而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接受所學知識。而且,《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就更加強調了教學情境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眾所周知,化學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它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這部分內容時,我并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本節內容的化學概念和知識要點,而是對學生說:“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食物。而生活中的食物可以說是各種各樣,種類繁多,那么,你們知不知道,我們平時吃的飯菜中,哪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又有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糖類、油脂?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對這些問題做了很好的解釋和說明。”這樣,我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同時也讓學生知道了合理飲食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設置課堂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給學生們一段時間看書和研究探討后派小組代表回答問題。經過從書本內找到問題的答案、交流分析進一步加深理解、總結學習探討的成果、聽取其他組的匯報這樣一個過程來引導學生養成多動腦、多思考、多交流的好習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通過聽取別人的意見向別人學習,達到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的目的。使學生們學會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深刻理解知識,解決問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是一種巧妙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活躍氣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去,使課堂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直觀電教手段,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發展,一種直觀的電教手段開始出現在各學科的教學舞臺上―即多媒體技術。它集聲音、視頻、圖像、文字等于一身,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某些化學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這對于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學生來講,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四、針對不同學生,選擇恰當教學方法
受遺傳基因、家庭環境等條件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性格、思維方式、意志力等各方面都各有不同。傳統的班級式集體教學容易忽略個體差異,照顧不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忽視了學生們的心理需要,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需要教師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們進行分層次的教導,對程度好的學生 , 安排一些思路活躍的問題,引導他們讀一些程度合適的書,鼓勵向深處研究問題,讓他們了解學無止境,不至于驕傲自滿;對于程度差一點的同學,要循序漸進,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作業練習時從基礎開始,一點一點提高程度,讓他們在逐步認識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自信,通過一點一滴的學習獲得心理上的愉悅感受。
總之,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的自然學科,理論教學部分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因此理論部分需要深入教材,整理出知識點,認真備案,按照教學計劃講解理論知識,使學生對于化學學習有一個框架式的理解。實驗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是學好化學的方法方式,實驗部分通過課上老師演示或同學操作來完成書本中相關的實驗,使同學們親眼看到實驗過程從而結合理論知識形成對化學的整體認知,課下結合生活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實驗,實驗安排可以是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例如清除水垢、雞蛋入瓶實驗等。這些實驗雖小,但貼近生活,容易操作,讓同學們課后動手操作這些簡單有趣的實驗,通過化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讓同學們感受到化學的魅力,體會到化學學習的奧妙,產生對化學學科的喜愛。增添學習的趣味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原理,將知識和能力相結合,把握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化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