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榮
數學教育專家們提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核心目標四基與四能。其中四基指要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學會解題的基本技能、理解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四能是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運算能力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的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原理,尋找運算途徑解決問題”①。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計算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意義重大,數學運算貫穿始終,如果學生計算不過關,要學好數學就難了,因此,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十分重要。
一、創設教學情境,理解算理算法
小學階段要讓學生會算,但并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熟練地運用算法,提高數學計算能力,然后運用計算解決生活中一些數學問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讓學習數學更有價值。如果只學會了計算,沒有掌握算理和算法,這對于核心素養下的計算教學,是有缺陷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在核心素養下讓學生掌握算理算法,就要從學生生活中入手,創設教學情境,將生活中的數學計算問題與課堂知識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算知識。如在教學《衛星運用時間》這一課時,我創設教學情境,將人造衛星的飛行數據引入到課堂中。因為學生對神舟七號飛船早有所耳聞,所以問學生飛船的發射時間和返回時間,繞地球一共飛行了多少圈,以及繞地球一圈需要多長時間等問題,通過問題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比如神州七號飛船是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發射的,28日返回的,繞地球飛行了45圈,繞地球一圈大概需要96分鐘。在新課講解過程中,我還引導學生根據創設的教學情境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有的學生就提出這樣的問題,神州七號飛船繞地球飛行20圈需要多長時間。還列出了算式96×20=1920分鐘。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講一講乘法計算的具體過程,理解算理算法,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將學過的數學知識靈活應用到解決數學問題當中。
二、探究算法的多樣性,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當出現多種不同的算法時,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然后選出一個代表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匯報,這樣在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就會實現算法多樣化的學習目標。數學“核心素養”就要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基礎上,通過有意義的數學活動形成比較穩定的、自覺的數學思維和解題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空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發揮,真正感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讓枯燥的計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時,對于36-8,由于學生思考問題的個性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不一樣,班上的學生會出現4種計算方法,有破十法,連減法,還有利用數的組成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計算,類似于豎式口算。對于學生提出的多種計算方法,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看看每種計算方法的優勢。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對自己的想法據理力爭,采用不同方法的學生之間也會互不相讓,都認為自己的方法好。通過這樣的討論,使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從而掌握計算方法,拓展數學思維,通過對各種算法進行理解,內化為自己掌握的解題技巧,而提高他們的數學運算能力。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數學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計算知識主要價值還是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來源于生活,計算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從生活入手,把生活中的計算題引入課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培養數學知識應用意識。
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學過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數學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舉例,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掌握應用數學知識的方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其合理的應用到生活當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以《認識人民幣》中簡單的計算為例,在學生認識了各種面額的人民幣,以及知道元角分進率關系后,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數學購物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加以計算,培養學生學會解決數學問題時收集相關的信息,并對各種數學信息進行適當的處理,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也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再鞏固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條件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讓學生在生活、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勵練自己,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素質,升華核心素養。小學教學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計算能力。良好數學計算習慣就是要求學生看清數字、運算符號,理清數學算式的構成,正常計算如何進行,如果有特別的條件,能否選用更簡便的計算方法。認真書寫,書寫要工整,特別是小數點和運算符號要書寫規范,有時筆畫過于潦草自己都會誤導,導致計算出現錯誤。另外,計算也要細心,要求學生計算前先準備好草稿簿,草稿上也要講究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自覺檢查,注意驗算,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檢查驗算習慣。在做計算題時,盡量做到做一步演算一步,脫式計算先要下查,計算完畢要整體查,先估算再計算,用不同方法驗算,根據題目意思看計算結果是否符合意義,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提高運算的正確性和效率。
計算學習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教師要把這部分教學當作研究重點,讓學生理解算理算法,扎實掌握計算技能,在計算中會思考,培養數學應用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立足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