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平
摘要:九周歲一般是三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這時,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少年兒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數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
關鍵詞:注意力 ??直觀教學 ??聯系 ???方法 ??練習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把創新法運用到我們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去,如何提高數學成績是我現從三個方面簡論如下:
一、培養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例如,在教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應用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二位數的乘法知識,我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練習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
在講解練習時,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學生的知識經驗一方面來自原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經驗。由于我們堅持按照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區別情況加以運用這些知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新知識。
二是由于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性還較差,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采用三個環節組織課堂教學,自然的引入已使學生興奮的情緒得以穩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礎上,講授新課成了中心環節,我抓緊時機在上半節課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內,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階段,讓學生對新知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師生可以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理解和運用。正是因為張弛并用,學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學習知識,充分地利用了課堂。
二、直觀教學,低年級的學生主要借助直觀形象理解知識,并通過反復練習記憶知識
對待三年級學生不能依然停滯于這樣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一特點又決定我們的教學不能操之過急。為此,我采取由直觀教學入手,并且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方法。
三、突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可以促進新知識的掌握,這是知識的正遷移;也可以干擾新知識的學習,這是知識的負遷移。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利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發展,防止負遷移的干擾,做法是:
1.復習舊知識,鞏固新知識
三年級是整數學習的最后一年,多位數運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這部分教材的任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全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多位數運算能力學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賴于一、二年級各種運算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但是我們不可能抽出整段時間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而只能把一、二年級學過的進退位加減法,一位數乘二位數,試商等內容編成口算、聽算訓練題目,有計劃的安排到各節課,作為課前練習。使舊知識對學習起著正遷移作用。
2.運用比較法
當新舊知識技能十分相似,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往往會受舊經驗的干擾。這是負遷移作用,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這時我便運用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消除舊知識向遷移作用。例如:教學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簡便計算時,對偶題目:
2170÷30=72……10
往往有一些學生算錯為:
2170÷30=72……1
我便啟發學生用驗算的方法發現錯誤。進而說明余下的“1”是被除數的百位上,應該是“10”的道理。最后教師幫助學生與以前的有余數的除法做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消去相同個數的“0”之后,按以前學過的方法求商和余數,這是相同點;不同點在于,如果有余數,應該在余數后面也添上被消去的“0”的個數。當然,這只是指法則的記憶而言,在算理上是完全統一的,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就能記住了。
3.多方式練習法
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到從正確的方面教給學生的知識,而且注意到從反的方面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例如,講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簡便計算,除了用上面的比較法,在學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我還注意到學生由于死背法則,往往對其中的關鍵詞語記憶模糊或者理解不深造成的可能錯誤,編一些錯例,讓學生改正。
總之,運用創新法教育理論去指導三年級數學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新意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將顯得更重要。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希望我們在推行創新法教育的同時,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