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俞霏
近期幼兒心理層面的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家長和教育者對幼兒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和關注。隨著問題的顯現,人們意識到心理活動對幼兒長期發展的影響,本文就教學實踐中,教師情緒狀態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以及我們應該怎樣以積極的情緒潛移默化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淡幾點個人初淺的觀點:
一、施教者要學會保持愉快和穩定的情緒
教師要學會隨時調控自身的情緒狀態,盡量不要把不良的情緒帶到班級中來,展現給孩子的要永遠是微笑和愛意,使之有如沐春風之感,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讓孩子在這里敢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愿意和我們親近。盡管我們都會受情緒的影響,時而開心時而難過,都曾有過失落或傷感的情緒感受,但在孩子們面前千萬不要因為情緒的左右,影響與孩子們的正常交流。假設某天因發生了一些令人沮喪、失望的事情,一下子使自己的情緒跌入谷底,這種心境下給孩子們開展教學活動、玩游戲,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的,那么孩子們能以愉快積極的情緒參與活動嗎?孩子們在幼兒園與我們相處的時間很多,在很大程度上,作為教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每個孩子。如何讓孩子身心愉悅的度過與我們相處的每一天,我們要學會做個快樂的施教者。
幼兒園的工作性質,不同于其他學校的老師,要負責孩子一日在園的方方面面。整日處理各種繁瑣的事情:難纏的家長、頑皮的孩子、繁重的任務……不可避免的產生厭倦和煩惱的情緒。如果不善調解,心理失去平衡會對教育、教學活動引發很多不良的后果。作為施教者應有意識地控制和穩定自己的情緒,呈現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注意掌控情緒穩定顯得尤為重要。心理狀態欠佳時情緒就開始不穩定。工作中我也曾出現過落差大的情緒:有一次因為自己夜里發燒,第二天上班,身體疲勞又擔心孩子,此時的情緒可想而知。我盡量調動積極情緒來組織活動。記得當時我聲情并茂的講述《小紅帽》的故事,課室里很安靜,孩子們都很投入地在聽,突然一個平時就很調皮的孩子在扯旁邊小朋友的辮子,被扯了辮子的女孩哭了,頓時活動室里變得嘈雜起來,良好的紀律被破壞了。我的怒火在那一瞬間被點燃,盡量克制的情感在那一刻也“土崩瓦解”,不良情緒開始“借題發揮”。 我嚴厲的訓斥著那個孩子 ,和顏悅色變成了“大黑臉”。無意間發現孩子們眼中害怕的神情,我意識到孩子們此時的內心感受一定糟糕透了,接下來孩子再也不像之前那么投入了,我很懊惱的想他們定是懼怕下一個“狂風暴雨”會在什么時候來臨。
如果這種情形仍然繼續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對其心理健康發展很不利。所以,我們要努力使自己保持愉快和穩定的情緒。
二、施教者要注意控制適度的情緒
教師控制情緒的適度十分重要。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教師和兒童之間的積極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礎?!雹僦刂兄厥俏覀冊撛鯓咏⑴c幼兒間的積極關系呢?度的把握非常艱難,我們大概都會在情緒好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對幼兒的各種行為遷就和容忍,而情緒欠佳時會漠視幼兒的表現,甚至不理睬。這樣很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與孩子們的日常交往中,我偶爾會產生一些不平衡、反差大的情緒,記得那是一次區域活動。孩子們吃完午點后,我開始組織他們進入區角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玩的還算有序,漸漸的搭建區里嘈雜了起來,有爭搶的聲音,有敲打的聲音……又是那幾個平時就不愛守紀律的“調皮蛋”自己不好好玩還影響別人。再看看娃娃家里的那些個乖巧的孩子安靜而有序的玩著。兩個區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我不假思索的用很夸張的語氣對娃娃家里的孩子進行了大肆表揚,本想用榜樣的力量約束另一區的“調皮蛋”們的,但表揚過后卻是我們都不愿看到的一幕:正在娃娃家里玩耍的孩子頓時歡呼起來,并朝著另一區角的孩子大聲的說了很多嘲諷性的話,而這邊的孩子一個個黯然的低下了頭。面對孩子這樣的表現我曾進行過反思,這不能怪孩子,只怪教師不能適度的對“乖”孩子進行表揚,不能細心衡量所有孩子當時的內心情緒。這完全是一個因表揚而產生的敗筆,結論是必須照顧到全體幼兒的內心感受。
由此看來,作為施教者,我們對孩子表達任何一種情緒,都要把握一個適度的原則,掌握好火候,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感情。
由此可見,幼兒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師的感化和引導,如何創設寬松的心理氛圍,教師應不斷提升心理素質和情緒控制的能力,通過長期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作為幼兒園老師應努力使自己保持愉快和穩定的情緒,努力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向上、陽光,永遠正能量滿滿的迎接學習和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