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麗
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之間的交流,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游戲規則等等,都會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律、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在幼教活動中,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靈活、多樣的教學法能使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一、音樂教育教育的特性
第一,音樂教育是知識教育還是智慧教育。
第二,音樂教育是文本教育還是人本教育
第三,音樂教育是大眾教育還是精英教育。
第四,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應局限于音樂課中,應滲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勞動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美化幼兒的生活,美化幼兒的心靈。
二、幼兒音樂教育中老師的作用
音樂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由于音樂內在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的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心理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音樂教育的各種形式,結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很好地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尋找音樂教育中蘊含的心理教育意義,積極嘗試把二者統一于一個教育過程當中。實際上,傳統的音樂教育內容中本來就有著各種形式的有關心理健康的東西,
第二,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修養,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更好地引導兒童感受音樂。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它的愉悅身心、調整情緒的作用要通過欣賞者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來實現。
第三,豐富教師音樂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具備為每一個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樂活動技能是兒童進行音樂表現的基礎,而從技能上看,兒童間的個體差異都是十分明顯的。另一方面,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同樣存在著多樣性,盡管其中可能有比較統一的傾向性,但每一個孩子的表現都是獨一無二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要使音樂教育與心理教育統一起來,教師除了具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并熟悉每一個孩子、能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癥狀,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三、幼兒音樂教育的策略
(一)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
(二)聯系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
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于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
(三)各種教學語的應用
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后,師幼問好等常規,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節奏語,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用在活動中,可以使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培養幼兒節奏感,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教師可分別編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動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節奏。
手勢語,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通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因此,簡明的手勢(包括指揮)能啟迪、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其節奏統一、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小朋友間的情感共鳴。
體態語,體態語是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四)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注重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自我表達和表現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復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欲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發展。
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臺,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為此,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臺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戲中為幼兒開辟一塊自由表現的舞臺,為幼兒播放幼兒喜歡的音樂,幼兒就會在這片舞臺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他們會相互交流,還能向老師征詢意見,對老師說:“老師我要聽《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老師問她:“為什么要聽這首歌啊”?她說:“我喜歡這首歌,我會跳舞的”,孩子的言語是稚嫩的,但卻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創新欲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