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學習“方向和位置”主要是現實生活的需要,其次有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小學二年級(北師版)“方向和位置”的學習內容是:在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任意指出一個方向,能夠識別其他三個方向;學生需要了解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四個方向。由于新冠疫情,學生的學習已改為在線課程,學生不必去教室自己在家上課。小學生的在線學習方法與教室大不相同。因此,“方向和位置”的教學增加了難度,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和反復練習。
然而,第一次課堂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些學生難以實現“現實”與“地圖”的溝通。有的學生一旦把現實方向辨認結合地圖上的辨認時,就有困難。有的學生在制作方向盤時,可以了解實際場景和圖像上標記之間的關系,但是當記錄紙垂直放置時,會出現認知困難。這可能是由于水平放置時,記錄紙上的方向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方向一致;垂直放置時,記錄紙上的方向與實際生活中真實方向不同。這是一個建立空間觀念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經驗積累的過程。教科書僅要求學生使用方向板來理解和識別。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建筑物內部,會識別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基于對教科書目的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上課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整。”我決定大膽地調整我的教學計劃,大膽嘗試采用了“家的方向”這一情景開展第二次線上課堂教學。我的線上課堂教學片段:
一、室內辨認,實現遷移
活動一:辨認家的方向
師:(視頻播放)下面,是老師女兒小甜甜把準備好的八張圖片逐步粘貼在一張白色紙板上,給大家介紹她的“美麗的家”:我的前面是大陽臺,后面是大客房,左面是飯廳,右面是家的大門。( 圖1)
師:我的家大陽臺是朝向正北的,請跟進這一提示,幫助“小甜甜”用東南西北標識“家”的方向。學生說,老師粘貼圖片。
我的設計意圖如下:在此基礎上,通過討論“房屋”景觀的不同記錄情況,進行過渡,以了解地圖上的東,南,西和北, 并傳達現實方向和地圖上的方向相關,以幫助學生理解在地圖上指定方向的需要。 現實中的方向與地圖上的方向之間的交流對于形成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非常有用,因此方向和位置的內容不再停留在學習的水平上知識點,但隨著空間概念的發展而提高。
師:讓我們一起想象:當我們自己面向北時,后面是南,左右分別是什么方向。以“房屋”的客廳為中心,分別談論陽臺、飯廳、大門、客房分別在家的什么方向?(圖1)
我的設計意圖是:當觀察者面向北時,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發現“方向”與“位置”的“一一對應”識別出活動之后,感覺方向。 加強轉換過程中的溝通功能,例如首先將記錄紙放平,并引導學生將筆記與實際場景一一對應,然后將記錄紙緩慢放置垂直,從而加強“聯系”,“讓學生觀察從水平放置到垂直放置的變化;讓學生握住記錄紙,面向北并延伸該動作與記錄紙指示的方向一致,然后搜索查找與“我的家”的每個方向相對應的象征性物品。
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體驗活動中的相對性。 通過使用示例問題確定觀察點,讓學生知道方向是相對的,在確定方向時,首先找出誰是觀察點,然后根據觀察點判斷方向。這時,引導學生按照“上北” 的要求,調整原先的“記錄”。如可以提醒學生轉動自己的“記錄”單,使“記錄”上的“北”和書上的“北”方向一致。 調整后,每個人都發現記錄紙上的內容是一致的,從而意識到需要“統一規定方向標記”。
二、聯系生活,拓展應用
活動二:描述:甜甜的臥室窗戶朝南,床朝東,門朝北,西面墻上掛年歷,在其余的三個方向填出甜甜房間的物品。房間的西墻上掛了年歷,向右移動后“年歷”掛在東墻上,對嗎?
師指導:學生拿著已完成的錄音紙,朝北,張開雙臂以指示西方和東方。此動作與記錄紙指示的方向一致。接下來,在各個方向上尋找“甜甜的房間”各個方向一一對應放置的物品各是什么?
我的設計意圖是在此轉換過程中加強操作活動的交流功能,例如首先將記錄紙水平放置并指導學生在記錄和實物之間進行的對應。 然后慢慢將記錄紙垂直放置。 站起來加強“聯系”,讓學生觀察水平和垂直放置之間的變化。 在將“地圖”鏈接到“真實空間”的過程中,發展空間的初步概念。 從了解“家”的方向到了解地圖上的方向,學生都應在自己的腦海中結合觀察到的場景和地圖。 鏈接內容與想象力不斷聯系的過程是促進學生空間概念發展的過程。
活動三:學生描述:家的方向
師:以“家”的客廳為中心,分別說說廚房、廁所、書房、次臥,分別在家的什么方向?我們可以用什么方向來描述方向呢?
師:其實只用東、南、西、北來描述方向是不夠的,還有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來描述方向。
三、作業布置
1.畫一畫:“我家的方向圖”,拍照上傳釘釘群。
2.錄制視頻,用學習到的“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介紹“我家的方向”。
我的設計意圖是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位置,更接近學生所喜歡的活動,因此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學生將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發展空間概念。這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自實踐中的生活。讓學生在一定的背景下解決數學問題,并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從而有效地鞏固學生所學到的新知識。
由于新冠疫情,線下的課堂教學改為了線上教學,學生各自在家上網課,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學生身處家中,我在線上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和調整計劃時,我最大的感觸是,人們經常習慣于從教科書的邏輯起點開始,按照教科書的意圖進行教學,甚至在主觀上將他們認為合適的學習內容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這導致本末倒置。因此,學生對現實的認識的起點就是新知識的發源地。在教學中,我添加了學習活動,以鞏固順時針和逆時針的規律性,采用了“家”這一情景,在這個充滿愛的地方,我們從學習“家的方向”開始,理解、包容這個家,家——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