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顯娟
近幾年來,社會對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的關注度很高,農村留守初中學生成為了一大熱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外面的經濟繁榮吸引著農村的青壯年紛紛往外跑,農村留守初中生越來越多,他們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常年與父母相聚甚少,而隔代教育對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影響很大。農村留守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是身心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引導,而父母常年不在,疏忽對他們的教育,所以,農村留守初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易負情緒化,調控能力差
農村留守初中生正在處于青春期,情緒起伏變化大,很不穩定,容易敏感焦慮與沖動,然而他們往往不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與父母交流少,孤獨感強烈
農村留守初中學生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父母交流時間少,久而久之,慢慢的跟父母沒有了話題聊天,更甚者還覺得與父母聊天很不自在。因此,他們遇到了一些困難,而身邊又沒有親人可以傾訴,孤獨感就會很強烈。
(三)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易受挫
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發現,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經常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經常要求其他學生聽他們的話,做事不顧及他人感受,因此,在與同學交往中受到排擠。
(四)追求外表之“美”,尋求關注
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缺乏父母的關愛,孤獨感強烈,因此,他們往往采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尋求關注。例如,追求外表之“美”:染發,剪奇怪的發型,穿奇裝異服,女生化濃妝,男生打耳洞等等。
二、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發展現狀
農村寄宿制學校是指為了適應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點,解決學生上學遠的困難,為保證農村適齡兒童、少年完成義務教育而實行的一種特殊辦學模式。農村寄宿制學校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特別是留守初中生,父母常年不在家,孤獨感強烈,生活在大集體中,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一些孤獨感;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寄宿在學校,有更多的課余時間參與活動;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但是,寄宿制在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的教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三、寄宿制在農村留守初中學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行為囂張,融不進集體,遭排擠
有部分農村留守初中學生是因為在家里爺爺奶奶的溺愛,他們想要什么,家里人都盡可能的去滿足,所以在行為上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做事不顧他人感受,不善于與同學交流,在班級里遭到排擠。不管是學習上還是課余活動時間或是班級搞活動,往往融不進去參與。
(二)存在校園欺凌現象
1.語言暴力
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經常在語言上譏笑或詆毀其他學生,引起周圍學生的起哄。還有恐嚇和威脅其他學生,而被恐嚇和被威脅的學生不敢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因此也助長了他們這種囂張的氣焰。
2.肢體暴力
在學校教育管理中,農村留守初中生打群架現象頻繁發生,主要發生在宿舍里。更甚者在宿舍搶奪同學的物品,若不給,就對同學拳打腳踢,給同學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
(三)不良行為蔓延
農村留守初中學生因為缺乏父母的教育與管理,經常跟外面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長時期下來就積累了很多不良行為,比如說不遵守宿舍紀律,不按時休息,休息時間大聲說話,吵鬧;在宿舍偷偷的抽煙、喝酒;曠課、逃課等等,當這些不良行為沒有能夠及時被矯正,后面會慢慢的蔓延整個班級,再到其他班級,最后對整個學校產生不好的影響。
四、寄宿制在農村留守初中學生教育中存在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政府關注
農村留守初中學生的教育問題呈現出一種蔓延的趨勢,由此引發的社會不良問題時有發生。所以農村寄宿留守初中學生教育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和學校的事情,這就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
(二)家庭關懷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的順利實施也離不開父母的大力支持與配合。父母和老師之間建立固定的聯系,來互通信息,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此外,父母要與孩子經常溝通交流,比如打電話、通視頻等等,多關心孩子在學校或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多聽聽孩子的心里話,與孩子的關系拉近距離。
(三)學校教育
學校是寄宿制農村留守初中學生成長中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對于寄宿制農村留守初中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習、生活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屬于他們的第二個“家庭”,因此,學校要積極探索多種途徑加強對他們的教育。
1.加強日常管理
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初中學生的日常管理,對有問題的留守初中學生及時教育,或轉交給心理輔導員。學校還要制定好《學生宿舍守則》,并貼在學生宿舍顯眼的地方,要求學生嚴格遵守。
2.加強對班主任、宿舍管理員的培訓
班主任比較清楚留守初中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宿舍管理員比較清楚留守初中學生在宿舍的生活情況,加強班主任和宿舍管理員的培訓,要求他們著重關注有問題的留守初中學生,并對其更深入的交流溝通,而不是一昧的批評教育。并對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留守初中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農村學校應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留守初中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他們懂得心理健康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面對困難和挫折,使其健康成長。這對農村留守初中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心理輔導員也要對有問題的留守初中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4.開展法律知識講座
農村留守初中學生存在校園欺凌現象,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法律意識薄弱,觸犯法律而不自知,因此,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普及法律知識,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
五、結語
寄宿制在農村留守初中學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逐漸趨向普遍化,這就需要政府、家庭和學校的高度重視,需要政府、家庭和學校三位一體的立體式教育體系,加大力度對寄宿制農村留守初中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