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志
在新中考、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深度學習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在教育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在2011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前言中就有闡述: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深度學習背景下的教學設計是以單元設計為主要抓手,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和知識間的聯系,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故而說法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作為學校教育中的引導者、陪伴者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實施時,對學生開展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培養是我們迎接新中考、新高考挑戰必須完成的關鍵工作。
海淀進修學校姚守梅副校長做的關于《素養導向下的常態課堂教學》專題報告為我們解析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本質。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反思性。在變化的情境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是聯結在一起發揮作用的。學科核心素養綜合體現了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對學科技能方法的掌握、對學科思想的感悟、對學科活動經驗的積累。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的學習理解、實踐應用、遷移創新活動緊密相關,能夠在學科活動中得到提升。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了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方面進行。對知識技能的教學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不僅僅是知曉、記憶,對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則需要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通過切身體驗提升,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
因此我在設計課堂教學時首先進行單元教學的設計規劃,教學活動設計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生長點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養成。
下面我就以《分式方程》為主題單元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設計教學時的一些想法.
此教學單元我分為三課時:第一課時分式方程的解法;第二課時關于分式方程的解的探究;第三課時分式方程的實際應用。我的嘗試主要是在前兩課時。
一、第一課時《分式方程的解法》
通常分式方程的概念是從實際問題為背景引入,然后類比整式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1的步驟進行求解,然后通過教師設計的多個解方程練習發現增根,知道了分式方程需要檢驗。但這樣的教學依然會有學生不明白為什么會有增根.
為解決這一難點,我改變了引入分式方程的方法。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已經運用上節課所學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解法1)或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的變形方法(解法2)求出了x的值。
解完(1)后,教師提出問題:根據題意,我們可以列出???????,大家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是在?????????????,用到哪些學過的知識?
因學生現有的知識架構中已有方程的模型,此時只需引導,學生都可說出根據題意,列出了關于x的分式方程,類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經驗可知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在解分式方程,且發現不論哪個解法,落腳點都在解一元一次方程
,即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求解。不同點在于解法1考慮了
,而解法2未考慮;此時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去分母變形”的目的是什么?變形依據是什么?對未知數的取值有何影響?
順著線索探究下去,學生很容易得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同時也能理解分式方程產生增根的原因及驗根的必要性.這就是學生新知識生成的生長點。
通過問題提問、追問,教學內容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上自然生成,化解了分式方程有增根的難點教學。使學生已有的方程知識體系得到擴充,數學的類比學習法和轉化思想得到很好的運用,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第二課時《關于分式方程的解的探究》
為了讓學生對分式方程的解的情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在此課時的教學設計中設計了四方面的探究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式方程的解的含義,并會求解分式方程中的待定系數,讓知識應用更為靈活,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