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雪生
教學內容:
教材53頁例1.
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在學生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的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學好這節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的內容,也為學習例2、例3、例4做好鋪墊,所以這節內容作為這塊內容的起始課顯得很重要。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了比和比例的知識,而比例尺實際是比的運用。所以學生認識比例尺不會感到特別困難。在上冊書學習方向與位置時,學生已經在作圖時接觸過比例尺,所以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感知放大比例尺和縮小比例尺的分類。
2.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
難點:
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一會兒老師帶大家一起去看世界,你們相信嗎?
( 激起學生們學習的欲望)
師:用高德地圖演示,從學校走向世界。
你們覺得是什么有這么神奇的力量,能帶我們在短短的時間里走向世界呢?
教學預設:比例尺
那究竟什么是比例尺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內容。
板書課題:比例尺
二、學生根據預習提示自學,勾畫出相關內容
預習提示:1.比例尺的用途。
2.比例尺的意義。
3.比例尺的表現形式。
4.求比例尺的方法。
5.比例尺的分類。
小組內交流學習的收獲。
三、測試檢測自學情況
1.比例尺的意義。(填空出現)
2.比例尺的關系式。(兩種不同的書寫形式)(填空出現)
3.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表示的意義。(舉例讓學生填寫表示的意義)
4.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互化。(舉例讓學生完成互化的過程)
5.重點提醒,在完成線段比例尺和數值比例尺轉化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 ???)。
6.縮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表示的意義。(列舉實例讓學生填寫表示的意義)
7.為了計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者后項是( ?)的形式。
四、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預設:
1.比例尺的意義: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關系式: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圖上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
3.比例尺按形式分: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 ?比例尺按性質分:縮小比例尺、1:1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4.求一幅圖的比例尺時,前項、后項的單位要統一。為了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形式。(教師提醒學生注意)
5.補充知識點:線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對應的實際距離即可。
6.比例尺是一個比,不帶單位。
五、運用知識,求比例尺
1.完成例1
2.完成做一做。
六、知識拓展
出示拓展題:
我們學校的操場長80m,寬60m,小明在一幅平面圖上畫出長8cm,寬3cm,你認為他畫的對嗎?為什么?
七、作業
練習十1、2、3、4題。
板書設計:
比例尺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圖上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