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華靜
美術個別化一直是集體活動的前期鋪墊和后續延伸的一個很好方式。那么如何讓一個美術個別化更有效的成為連接和鋪墊的橋梁,就成為了值得學習和探討的契機。
我上了一次水墨古鎮的富有強烈民族特色的美術活動。首先我們對活動目標進行了探討。首先是嘗試用拓印和添畫的方法,模擬水墨古鎮的美景。
并且感受古鎮的意境美,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中,老師不僅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美術材料,幼兒可以通過拓印,描繪等不同的材料結合。讓幼兒身臨其境得感受一次有民族特色的美術活動。一開始,我們都較注重技能的培養,如注意物體的外部形狀、色彩的搭配,畫面的空間安排;評價幼兒作品的好壞也僅以“像不像”為唯一標準。在水墨古鎮的繪畫上,如果是對幼兒有那種太形象的要求,就變成是在畫照片了。如何突破這一束縛呢?
我想到了提供拓印的方法,這樣,幼兒在繪畫時努力按照老師的要求,抑制了自我表現力,扼殺了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在活動中,教師常常會走極端。要么“以結果為重,以學技能技巧為主”,要么“以發展想象為重,以放任自由為主”。教師如何在模仿學習和鼓勵創新兩者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合適點”,如何在教學中掌握 “合適的尺度”,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我認為可以讓孩子初步感受、發現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通過自主探索,嘗試各種不同的創作材料和形式,培養幼兒樂于探究、想象和創造。能在寬松、自主的創意活動氛圍中盡情地發揮想象,用自己喜歡的創作方式創造地表現美。以“凡是我感興趣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我的作品,凡是我喜歡的材料都可以成為我創作的材料”來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多元創意美術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他們通過這一藝術方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那么,我們究竟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一、轉換思想,更新理念教師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觀念
滿足不同差異幼兒的需要,鼓勵每一個幼兒積極動手,鼓勵引導他們擁有獨立的自發的藝術傾向和創造。同時教師有計劃地教導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為幼兒更好地自由表達而插上的飛行翅膀。以前教師準備的材料較單一,除了紙就是顏料,現在的教學中,各種廢棄材料:紙巾筒、紙盒、一次性筷子、冷飲棒、廢報紙、塑料袋、塑料杯等都變成了我們的教學內容,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教師要注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幼兒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習慣的培養,豐富幼兒經驗,擴大幼兒知識面;可利用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引導欣賞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擴展幼兒視野;在美術活動引導中鼓勵幼兒盡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來飛翔,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二、營造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環境
創設具有開放的、新形態的、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教育環境是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的切入點。重視環境的潛在教育功能。同伴的創意作品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我們在每班的門口裝置了作品展示欄;并且每個班在園里有對外開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這些框架后,我們孩子的作品就展示在這兒,這是孩子們階段性美術成果的最好展現,也為孩子們創設一方藝術交流的天地。
一個有質量有層次的個別化活動,是已有經驗積累和新經驗獲得的良好途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美術個別化,讓孩子的藝術造詣有更深一個層次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