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常近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用到。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更加具有感染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創設極具感情色彩的場景和氛圍,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創作的熱情,以其來提高學習效率。
一、通過語言描繪營造情境氛圍
語言是課堂的靈魂,是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基本方法,如果能把握好這一基礎方法,就會使音樂課的教學事半功倍。通過富有激情的講演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或者通過抑揚頓挫、時慢時快的語言節奏來引導和感染學生。特別是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精心設計一些語言,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欣賞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春》時,老師可以先通過語言的描繪讓學生聯想到春天的生機盎然: 綿綿春雨,暖暖春風,送來了唯美的春天。瞧,微風乍起,海棠樹下起了花瓣雨;草地上,蕩漾著同學們歡樂的笑聲;公園里到處是姹紫嫣紅,隨手一拍就是美景。構成《四季》的四首協奏曲各有一首十四行詩描述樂曲的內容,據說都出自維瓦爾第本人。老師還可以根據十四行詩的原文來描繪:春天來了,近處的小樹林中一群小鳥正在山上歡唱著,一條小溪在山谷中潺潺流動,順著遠方綿延,在最遠處的山頭上,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為整個大地灑下一片金光。忽然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不一會又晴空萬里,鳥兒重新唱著歌……。
通過充滿激情的語言描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創設了更符合樂曲意境的特定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
二、通過模擬生活感受情境氛圍
模擬是對真實事物或過程的虛擬。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無論是面向大眾的街頭音樂,還是大劇院里的高雅音樂,無一例外都是從生活中獲得的靈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讓學生充分感受情境氛圍,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音樂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音樂和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有足夠的交流,還要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擬進行音樂創作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感覺到音樂隨處可在,隨時都能學習運用到音樂,這樣就能有效的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創作音樂。
三、通過想象創造再現情境氛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音樂的創作需要包含著很多的想象力,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講臺講課學生被動聽課,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得到保障,很容易造成學生和教師間的主體地位倒轉,讓學生在課堂上分心,學習的效率降低,從而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也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而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能夠使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以自身的音樂藝術激情為翅膀,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再現出獨特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音樂形象或情境。同時,通過想象再現音樂情境,可以更好地培養初中生的音樂思維和創造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學習。
四、通過媒體融合創設情境氛圍
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巧妙地為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音樂學習的情境氛圍。隨著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在教學中合理、恰當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所以,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把音樂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比如節奏、意境等,通過圖片、視頻、PPT等綜合形式展示出來,通過多種教學媒體營造出有聲音有畫面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理解音樂,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音樂課堂的學習中去。
2020年是非比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世界都發生了變化。疫情期間,教育部門大力提倡停課不停學,由此拉開了線上教學的序幕。此時,更加覺得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我們制作了大量的微視頻,從五線譜知識入門、音樂欣賞,到舞蹈教學,節奏訓練,可以說是五彩繽紛,包羅萬象。這些微視頻也深受學生的喜愛,在居家學習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可以通過模擬教學所需要的環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樂。在初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把教學情境動態的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擁有充分的感知,調動多種感官,把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都充分的展現出來,從而使音樂知識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的面前,也更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大化的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新教師更應該在課堂上積極的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能營造出輕松、有趣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增強,并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最大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