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要:21世紀初,大陸地區系統完整地引進了繪本。在這種新型的兒童文學中,圖畫能夠將鮮活的生命表現出來,已不再僅僅是為了襯托文字,是血與肉的主體,圖畫與文字琴瑟和鳴,一同將優美的樂章完整的演奏。即使沒有文字,也可只通過圖畫就能將完整的故事描繪出來,十分符合學前兒童對圖畫感知能力強的特點。但是目前,不少教師仍然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繪本閱讀價值的缺失,因而有效的教學策略至關重要。
關鍵詞:情節猜想式、線索分析式、主題感悟式、創編表演式
19世紀后半葉,繪本在歐洲出現了,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本繪本是《世界圖匯》,作者是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在日本,上世紀50年代開始了繪本的創作,我國臺灣地區也在60年代后期逐步展開,在80年代發展迅速,21世紀初,大陸地區系統完整地引進了繪本。在這種新型的兒童文學中,圖畫能夠將鮮活的生命表現出來,已不再僅僅是為了襯托文字,是血與肉的主體,圖畫與文字琴瑟和鳴,一同將優美的樂章完整的演奏。即使沒有文字,也可只通過圖畫就能將完整的故事描繪出來,十分符合學前兒童對圖畫感知能力強的特點。但是目前,不少教師仍然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繪本閱讀價值的缺失,因而有效的教學策略至關重要。
一、情節猜想式
繪本是以圖畫為主的開放性的兒童文學,是視覺藝術,但又不像動畫片一樣具有連續性,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關聯需要幼兒自己去想象。繪本教學為感受“猜想”的樂趣提供了舞臺。
1.封面猜想
封面是我們對一本繪本最先接觸的部分,也是首要了解的部分,通常整個故事的名稱和主要內容等都在封面中做出了介紹。通過封面,我們可以聯想一下后面的故事走向。例如《幸福的大桌子》一書,封面上的兔奶奶在做什么?她在看什么?在聽什么?她的心情如何?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她為什么會開心呢?她的開心和“幸福的大桌子”有什么關系嗎?從一系列的猜想引發幼兒的思考。
2.封底猜想
當我們翻開繪本的的封底,畫面頓時發生變化,封面和封底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大圖。我們看到了兔奶奶家的門,門口放著一個裝著雨傘的桶。看到這里我們不防讓幼兒去猜想,緊閉的大門里還會有誰呢?他們之間都有哪些故事呢?猜想后再閱讀繪本,引發孩子們的進一步思考。
二、線索分析式
1.環襯中的線索
環襯分為前環襯和后環襯,由于和內封連環在一起像蝴蝶的一對翅膀,因此也叫做“蝴蝶頁”。環襯在很多時候因為不被重視而被漏看,然而它卻是作者精心挑選的,大有講究。《幸福的大桌子》這個繪本的前后環襯都是粉色的方格圖案,當幼兒發現這一頁時,我們要及時回應:看到這幅圖畫你會想到什么?粉色代表著故事里溫柔的兔奶奶和純真的孩子們,還有什么顏色比粉色更貼切這個幸福而又溫馨的題材呢?當看到正文時,幼兒就會發現方格形的圖案和正文里大桌子上桌布的圖案一模一樣,原來前環襯上的圖畫就是大桌子上的桌布;這時我們在鼓勵幼兒在整本書找一找,還有那一頁和前環襯上的圖畫是一樣的?前后環襯就像兩道門,把幸福關在兔奶奶的回憶里。這個線索不但與正文息息相關,還能提升故事的主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扉頁的分析
有一幅精美的小圖印于扉頁上。不可低估這副圖畫的作用,它猶如門里面的一扇屏風,讓書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節若隱若現,它就是一個引子,在正文前埋下伏筆,吊足我們的胃口。如果我們能夠從扉頁中獲悉到一些線索將其利用起來,在閱讀正文前以此來激發幼兒的思考,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引導方式。繪本中的扉頁中有一個茶壺和一個茶杯孤零零地擺在桌上,是否會和封底那把孤零零的雨傘聯系在一起?孤單的雨傘和茶杯讓人有幸福的感覺嗎?是否代表了兔奶奶幸福的等待?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扉頁圖畫可以讓幼兒的大腦內浮想出很多畫面,扉頁的閱讀是一種有趣的引導方式。
三、主題感悟式
1.正文的細節
每本繪本都有一個非常鮮明的主題,而且這個主題都悄無聲息地滲透在繪本的每一幅圖畫中。以主題為線索引導幼兒在觀察圖畫的同時體會繪本的人文性,能夠讓主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深入幼兒心靈。
2.封底的想象
當我們從封面開始閱讀,到合上書之時,即為結束。但這意味著故事是真的結束了么?此即為繪本封底的精妙之處。讓我們來看看封底畫面:緊掩的門,孤單的傘,孩子們真的都回來了嗎?封底的畫面意味深長。
四、創編表演式
創編表演式是深受幼兒喜歡的一種方式,繪本的感情在表演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同身受。我們發現,故事中的大桌子就像一個舞臺,不同的人物在這個舞臺上陸續登場。于是,我們營造出大桌子的場景,幼兒分角色表演。場景一:傍晚,晚飯結束后,兔爺爺高興的喝著小酒,在自己座位上的小兒子手持吉他自彈自唱,有一天,他突然說像成為一名海員,環游世界,于是便出發了;圖奶奶將自己的雙胞胎女兒和二兒子送走后,兔爺爺在一旁擦淚;大女兒和大兒子也去了離家很遠的地方,表演中夾雜了離別的感傷!場景二:“吃完晚飯,兔奶奶忽然想起當年孩子們在桌子底下涂鴉,可她卻始終未看過畫中的具體內容。因為當時她特別繁忙,無暇去看桌下的涂鴉”,老師在此時提出問題:“若你是那時的兔奶奶,你會怎么做?”伴隨著抒情的音樂,老師摸到誰的頭,誰就站起來,表演兔奶奶的內心獨白,表達出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父母陪伴的渴望;場景三:一家人圍坐在大桌子旁幸福的聊天,幼兒圍成圈坐下,老師接著拋出問題:“如果你是兔奶奶的兒女,你會對兔奶奶說些什么?”幼兒按順序輪流表演小兔子想對兔奶奶說的話。通過表演,孩子們還能夠對角色的心理有了跟深刻的體會,得到更深厚的情感體驗,將活動推向高潮。
在幼兒閱讀體驗中,繪本閱讀的重要性一目了然,這一階段不可被忽略,是幼兒獨立、通常的文字閱讀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在兒童的人生道路上,繪本是第一眼看到的數,在他們漫長閱讀生涯中,繪本在各種書中重要性位居第一,孩子今后對讀書的喜愛與否,是由他通過繪本所得到了快樂的多少而決定的。兒童在長大后的想象力受到兒童時期感受的影響頗深,這是羅西·懷特曾說過的。[5]在我們的引導之下,使幼兒能夠以舒適和愉快的方式閱讀,培養他們生活的美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