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環
低齡智障兒童人際交往能力弱,主要表現在:溝通意識弱、語言匱乏、觀察能力低、理解困難等。因此,我們語文和語言康復教師應該盡可能在學生人際溝通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
有位兒童繪本專家認為:“繪本是通過簡潔的連貫性圖畫與相對較少的文字(或沒有文字),互相結合起來傳遞信息或講述故事的童書”。我們通過繪本,培養學生的語言、想象、情感、思維等,尤其是日常交際能力,幫助智障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提高其生活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一、根據需要“選擇”繪本
選擇繪本時應首先考慮訓練目的——日常交往,其次考慮學生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認識能力、實際需要等。對于低齡智障兒童來說,在他們生活中可能的交際需要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簡單生活需要(衣食住行)、分享、交換、贈送以及與周圍小朋友建立關系等。
如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寶寶繪本——好朋友》,講的是小貍貓想和小熊他們玩沙土,她膽子小不敢說,這時候小豬、小鼴鼠、大象等通過說“我也一起玩,好嗎?”加入了玩沙土的游戲。從而讓小貍貓終于鼓足勇氣,大聲地說“我也一起玩,好嗎?”像這樣能直接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溝通交往的繪本故事,應是進行人際交往訓練的首選。
還可通過繪本去創造“交際”,如在講述中,提出“她/他/它是誰?”“她/他/它說了/聽到了/看到了/什么?”“她/他/它在哪?”……在潤物無聲中增加交流機會。
二、根據需要“改變”繪本
課堂上利用繪本對學生進行交際訓練,不同于一般的繪本閱讀或指導,繪本在這里主要是“媒介”、“手段”。因此我們一定要從目標、學生特點以及需要出發,對繪本進行適當改變。
1.適當“刪減”
智障學生在記憶、注意力以及保持上都很弱,因此故事較長一些或頁數較多的書,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適當刪減。如《小熊寶寶繪本——好朋友》,就可根據本班情況,適當刪掉一些動物的出現,讓繪本更加簡潔。如繪本《愛笑的鯊魚》可把一些重復或次要的情節刪去。這樣的刪減既保持了故事的原有架構和主題,也讓智障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時間進行聆聽、記憶、思考、學說。
2.改變“人物”
智障學生對于熟悉的事物易有興趣。在利用繪本時,為了提高學生興趣以及理解力,減少在面對陌生事物時產生的迷惑或認知困難,老師可把繪本中學生不熟悉或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更換。如《好朋友》中的主人公“小貍貓”就可換成了學生熟悉的“家貓”,這樣讓學生把更多的關注點不在執著于對小貍貓的認識,而是放在怎樣加入小朋友玩沙土的游戲中。
3.變換“形式”
把圖變“大”。智障學生觀察能力弱,對于大的、突出的事物也更容易也相對愿意觀察。當我們把繪本變成一本“大”書時,看到這些學生在看大書時遠比看小書更有興趣,也更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拿著書讀變成了抱著書讀!
把書變“長”。智障學生記憶力弱,往往翻過一頁就忘了前邊。我們就把翻頁書變成長卷書。忘了,往前看一眼就又看到了。學生們對于這樣的長卷書很喜歡,有時候會在自己喜歡的場景圖前流連忘返。長卷型繪本書成為了孩子們可以走著看的書。
人景“分離”。如繪本《好朋友》,先出現場景或背景,故事中的小貓、小豬該出場時候,再拿出相應的小動物。動態的書會讓學生注意力更為集中。在拿擺的過程中,有的孩子還打亂了原繪本中動物的出場順序甚至替換成自己喜歡的動物。這樣的操作與改變,讓學生們有了發揮空間,增加了學習樂趣,此時的學生不僅是“讀者”還成了繪本的“編者”。
融入“信技 ”。在學習繪本《好朋友》時,一個學生輕輕拍了一下屏幕上大象的身子,大象渾厚的聲音響起來“我也一起玩,好嗎?”學生高興的手舞足蹈,不由自主的跟著學說了一遍,引得下面的同學爭相上前拍大象。一句“我也一起玩,好嗎”變得有趣、生動起來。我們還把紙質繪本書,變成 “圖畫+配音+配樂”的視頻故事,孩子們想什么時候看、聽,都可觀看,提高了閱讀次數和興趣。
“改變”繪本,是根據智障學生的特點以及需要而來的,力求抓住他們的眼睛、耳、嘴、手、身體,最終抓住他們的心,讓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由無趣變有趣,從而讓學習結果更為高效。
三、根據需要“改造”繪本
我們運用繪本訓練低齡智障兒童日常交際語言,還可根據需要進行改造。
1.繪本人物變為“我”
智障學生遷移能力比較弱,要把所學轉化為他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能力還需要一定量練習。我們通過對繪本的一些改造,促進學生遷移提高遷移能力。
2.把繪本變成“劇本”
繪本是有情節的簡單故事,我們在繪本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劇本”的創編,把繪本中的場景搬到教室,把學生變成故事中的人物(或動物),給每個人物適當的情節任務,讓學生成為劇本的主要角色。他們不在是繪本簡單的讀者、看者、旁觀者、學習者,而是繪本創作的參與者,甚至是創造者,學生在完成“戲劇”表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學習著語言、感受著情感、練習著交際,一舉多得。
3.創編自己的“繪本”
我們通過拿來主義感受大師們的獨具匠心,同時我們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編制“繪本”,這樣的繪本雖然在藝術、人文上比不上大師們的,但卻更實用和靈活。比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怎樣禮貌招待客人,我們就自己撰寫“劇本”、制作“劇照”,劇本、劇照中的人物都是學生熟悉的老師、家長或同學,場景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學校、家、公園等,為學生展現出了一部“真實生活版”的“繪本書”。
總之,通過對“繪本”的開發、利用,我們的語言訓練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語用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