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青松
一、研究的內容和方向
(一)讓學習過程保持新鮮和趣味
美術教學及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傾注很大精力在知識技能和審美的普及中,怎么讓學員在學習中感到有趣味,并保持一直的新鮮感,體驗創作帶來的成就感,從而為以后盡快順利的從直接興趣過度到間接興趣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二)保護發揮個性,提升全面素養
學習進程中,學員的個別差異體現在接受能力、發散思維、表現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各方面,如何讓他們發揮、發展自己的獨有個性,在合作中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從而達到更全面完善的發展。
(三)注重個體差異,分層設置要求
有些學員或小組總能出色完成探究和藝術實踐任務,對他們有更多的、更高的要求和任務就顯得很有必要,分層提出要求和任務是我們要研究的。
(四)及時發現閃光,開拓發展之路
隨著學習時間的量變、內容的深入和經驗技能的累加,部分學員在素質和能力方面脫穎而出,他們的作品不單在直觀上有異于其他學員,也體現出其在創新、造型、設計、色彩、空間、構圖等方面天賦的閃光,對于這部分學員的引導和培養也是研究的組成部分。
二、研究的模式和方法
(一)改良模式,為教學“凝力”
1.匯聚智慧,合作合力
研究基于之前教學經驗的梳理、優化以及工作室活動、校內外聯動的模式推行,在研究中校內外教師的優勢合并。
2.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工作室工作分工根據每位專職教師的專長,以其優勢影響和教育學員,研究獨立教學加合作教學的加梯度教學的新教學模式。即學生在一位教師的班級內學習到了一定能力和水平階段,適時進入另一位教師的班級學習,在教學上可以優勢互補,在學員學習方面,有新鮮感之外,也更易于全方位的提高進步。
3.及時反思,經驗集成
每周少年宮小組活動后及下校活動后,分別召開工作室成員、校內聯動教師教學總結和反思研討。于宮內興趣小組活動再實踐,結合趣味性,優化開發課程和活動,聯動教師于校內再實施。此間,我們依據國家標準結合順義地域資源、教師專業資源,和我宮立足民族民間的辦學理念,制定了新的美術教學標準;規劃了系列可行的課程、活動;確立了設立學生成長檔案、繪畫檔案的有效整理研究方法。
(二)建立檔案,為成長“留痕”
在每位教師的班級里,都包含著面向普及的新生班,大多沒有美術學習經歷。為孩子建立繪畫檔案,把他們每天的作品展示后收集在各自檔案夾里,不但是為孩子做成長紀錄,同時,也積累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新生教學案例、畫例。此外,又是將來的進階、分層要求、特殊培養的重要依據。
(三)多層體驗,為興趣“保鮮”
1.順應直接興趣,啟動趣味感知
2.強化直接興趣,巧設趣味體驗
3.用知識技能收獲成就,讓知識技能助推興趣
(四)自我提升,為研究“蓄銳”
1.自身素質的歷練
2.實效意識的內省
(五)融匯資源,為活動“增質”
1.發掘、粘結、融合更多的教育資源
充分利用接送孩子、家長會、教學開放日、期末匯報等和家長接觸的機會,向家長傳達正確的家教理念并解讀我們的教育方法,多組織有家長共同參與的親子繪畫活動,形成合力。如繼續發展優秀展示活動,利用傳統的節日,繼續發展已經成為小天使品牌的自創展示活動,不但展示了學生的階段學習成果,更為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搭建了平臺,在這些活動中學員知道感恩,家長收獲感動之外,共同參與又拓展了創意空間。
2.利用社團活動、專業實踐活動進行學員培養的的全方位研究
社團活動和專業實踐活動,常常涉及外出、公益、服務。是學員學習、鍛煉成長、開拓見的,提升素養的大好平臺。在外出活動中我們以學生管理學生的模式,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使他們有了責任意識。以聯誼、競技、展演的形式發展學員的技能技巧、團隊意識,提升集體榮譽感。
三、收獲和輻射
(一)學員獲益
活動中,學員養成著良好的習慣,完善著核心素養
1.以小見大,探究學習
學員們養成了以小見大,深入探究的學習習慣,樂于在平實中,以個性的視角發現、欣賞、挖掘美的閃光和創作靈感。
2.感于生活,悟于創造
基于實際探究,學員能在藝術實踐中將德行之美,文化之美,灌注到自己的創作表現中。
3.協作服務,溝通管理
主動協作、合作,積極溝通成為學們的學習共性,而由此產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服務意識逐漸豐滿,藝術實踐及外出活動中,能夠很好相互扶持和自我約束。
4.文化認同,充滿自信
孩子們將對于生活的贊賞,家鄉的認同,文化的自信構建于創作之中。在作品的創作理念和作品互評中,保護和傳承的認識也更加深入和立體。
5.推崇創新,展現個性
學員們創作中的津津樂道的挑戰對象和評價重點是:能用不同的手法,抒發不同情感,以作品反映思想理念,創作大膽新穎。
歷屆學員參加各級各類專業比賽和交流展示屢獲高獎。多名學員考取了理想的專業院校。
(二)教師成長和輻射作用
教師在實施研究課例,撰寫研究論文中提升了的研究能力并將研究理念納入到特色項目的開發中。多個專業實踐活動,獲得市級各類比賽一等獎,活動研究所在的項目在市區比賽中獲獎,并在相應的展示中產生了積極效應。
研究過程中,完成了宮內美術課程標準的制定,根據普及與提高的需要,進行了3個層次“趣味”活動(課程)的研究和案例撰寫、詳細規劃了12個專業的內容、目標、班額、學制。編撰了研究相關的作品集、教材、成果文集等。
在與校內聯動的過程中起到了助動實效,達到了的雙贏,同時,展示了校外教師的形象,提升了校外教育的輻射作用,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