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代溫灸膏穴位敷貼用于本社區服務中心三伏灸治療慢性疾病療效。方法:通過三伏期間,代溫灸膏貼敷相應穴位治療虛寒型腸炎和肩關節冷痛病案舉隅。結果:代溫灸膏貼敷相應穴位治療虛寒型腸炎和肩關節冷痛效果明確,得到患者認可。結論:代溫灸膏穴位敷貼,貼灸結合用于三伏灸,治療虛寒型慢性疾病效果明確,無不良反應。
關鍵詞:代溫灸膏;穴位敷貼;冬病夏治;天灸;三伏灸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031-01
到了三伏天,也到了這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家在這個時候都喜歡待在室內,減少外出以避暑,但是在入伏的這幾天,各類中醫醫院卻是人山人海,進進出出的人頸前和頸后都貼著藥,原來這是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貼敷”時候,人們都到醫院去貼敷了。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以在此時貼敷以預防冬季疾病的復發或加重。但是,在三伏天,除了到醫院去貼敷,還可以在這個時候灸療來補益陽氣,預防疾病。
大家都知道,秋冬季節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如咳嗽、哮喘等。一方面原因是外界溫度較低,寒冷刺激;另一方面是人體的陽氣到了秋冬時,按照陰陽四時消長的規律,陽氣會收斂潛藏于內;加上久病易傷陽氣,秋冬之時,人體本充盛的陽氣受自然界影響更加虛衰,在秋冬季節陰陽明顯失衡,故疾病容易在冬季加重或誘發。
根據“天人相應”的觀點,三伏天是人體氣血旺盛之時,在夏季陽氣旺盛的時候利用代溫灸膏來增強人體陽氣,則機體可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充盛的影響,最大限度的利用夏季自然界旺盛陽氣、機體相對強盛陽氣以及代溫灸膏灸補陽氣,順勢而治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在這個夏天,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貼灸合一的三伏· 天灸新技術——代溫灸膏。代溫灸膏,在穴位貼敷產生藥療作用的基礎上,同時還有灸療的作用,以下分享兩例在本社區使用代溫灸膏的病案:
病案舉隅一
患者女性,年齡62歲。突出臨床癥狀為一天拉5~6次大便,大便溏稀,進食寒性食物更厲害。過往就醫大小醫院多次,服中、西藥物數年,癥狀改善后又呈現反復。疾病病史6年。
診斷:虛寒型慢性腸炎。
治則:健脾祛邪、利濕止瀉。
治法:三伏天使用代溫灸膏穴位敷貼治療
取穴:天樞、神闕、氣海、關元、足三里、大腸俞。每天四貼,貼其中四個穴位,隔天交替穴位進行貼敷。每日一次,每次2~4h。每伏貼敷至少7天,在三伏中連續使用至三伏結束。避免食用寒涼食物。叮囑可每天至衛生服務中心貼敷,亦可按步驟自行貼敷至告知穴位上。
回訪,經治頭伏,每日腹部隱痛消失,大便次數減少至平均3次/天。經治中伏,無腹部隱痛,大便次數減少至平均2次/天,大便漸成條形。經治末伏,無腹部隱痛,大便次數規律1次/天,大便成長條形。復診后該患者大便正常!
病案舉隅二
患者女性,年齡55歲。臨床癥狀為右手向上抬起吃力、疼痛明顯,牽引至手臂上肩部周圍,疼痛劇烈。每至冬日,疼痛更甚。
診斷:寒濕痹阻型痹癥(肩關節冷痛)。
治則:溫通經絡,散寒行氣活血。
治法:三伏天使用代溫灸膏穴位敷貼治療
取穴:1組:肩井、天宗、肩髃、臂臑。2組:阿是穴、肩貞、肩髎、云門。隔天交替穴位進行貼敷。每日一次,每次2至4h。每伏貼敷至少7天,在三伏中連續使用至三伏結束。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貼敷以上穴位時,先進行局部酒精消毒;每穴進行按摩發熱(體表溫約40度);每穴貼敷代溫灸膏后,再按貼敷處15秒。叮囑可每天至衛生服務中心貼敷,亦可按步驟自行貼敷至告知穴位上。
回訪貼后效果,患者手臂抬放自由,只有微痛感,叮囑繼續貼敷,同時繼續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三伏期間,代溫灸膏穴位敷貼,這種天灸新技術廣泛使用在了本衛生服務中心哮喘、支氣管炎、各類疼痛疾病以及虛寒性腸胃炎等慢性疾病患者中,貼灸結合,使天灸的作用大大的增強,使用過的居民都說效果比原來的穴位貼效果更好,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代溫灸膏是國藥準字穴位敷貼藥品,居民使用更放心。通過代溫灸膏溫通經脈、散寒鎮痛、扶正祛邪的治療,不僅能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預防的作用。天灸新技術--代溫灸膏穴位貼敷,無污染,操作方便,非常適合在基層醫療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穴位敷貼結合中藥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J].嚴文,王志軍,黎惠芳,崔淑儀,何婉雯.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06)
[2]中醫藥治療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80例[J].謝雅貞. 中醫臨床研究.2018(26)
[3]穴位敷貼配合心理干預治療痛經的療效觀察[J].郭燕,邱紅海. 航空航天醫藥.2010(10)
作者簡介:郭仕瑜(1980.12-),男,漢族,廣東順德,南方醫科大學本科,全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西醫結合全科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