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西安財經大學
審美教育,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美的事物培養人的教育。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即要有堅實而寬廣的學科知識背景又要有靈活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既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要有協作與樂于奉獻的團隊精神;既要有有參與國際交流競爭的眼界和實力又要有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的愛國主義氣節等。這一發展趨勢對人才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證明,審美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教育注重于對于學生美學觀念的培養,以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認識美、享受美,推動學生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在當前高等院校的教育建設,有關審美教育的建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一些高校在有關學校審美教育建設方面缺乏重視,除部分藝術類專業有關審美教育有所強化外,其它非藝術類專業則過于注重學生本專業素質的培養,注重于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的提升與發展,而在學生審美能力發展方面,則以簡單的藝術鑒賞學習了解展開,缺乏清晰的審美教育課程培養目標,相關專業課程時間短,教學評價與考核也較為寬松,進而使得教師在開展審美相關教學活動時,缺乏重視,流于形式。與此同時,高校審美教育資源投入也相對不足,相關教學實踐設施建設較為匱乏,學生在學習時僅有少量的教材作為學習資源,而沒有足夠的理論實踐空間和設施,相關教學實踐活動較為稀少,學生缺乏對于審美知識的系統認知,進而使得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教學人才建設是影響高校審美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當前高等院校的審美教育發展進程中,不少高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仍然較為落后,由于缺乏對審美教育的重視,不少院校在引進具有較高專業素質水平的人才時缺乏足夠的投入。同時,教師隊伍缺乏專業素質培訓和相關課題研究經驗,與外界交流不足,不能及時引進先進的審美教育理念,教學理念得不到及時地更新發展,使得學校審美教育事業發展緩慢。
高等審美教育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之上的強化學習,但是由于我國不少中小學校在審美教育方面的疏忽,使得學生的美學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甚至零基礎。進而使得不少學生在高校審美教育活動中,常常對于基本的審美知識和審美能力缺乏有效地認知和熟練掌握,無法緊隨教師教學的進度,對于教學內容理解不透徹,學生基本的認知水平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同時,由于審美教育觀念落后,不少非藝術類專業教師在本專業涉及到有關審美知識的內容時,往往不能充分結合本專業的優勢,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致使學生對審美知識認識不足,審美能力得不到綜合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標教育改革的發展,高等院校的教學活動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仍然有不少教師保留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對于審美教育缺乏重視,認為學生主要應加強專業課程的學習訓練,將藝術類教育看成學生專業課的調味劑,注重于利用藝術類教育幫助學生放松心態,學生不需要深入了解美學相關知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往往采用機械式的單向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教學形式單一,不能引起學生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有效激發。同時對于相關教學內容常常只是簡短介紹,一筆帶過,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和賞析時間,從而使得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缺乏深入了解和掌握,沒有通過教學活動,學習到實質性的審美知識與技能。與此同時,普通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教材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相關審美知識與技能缺乏實際應用,學生無法及時鞏固掌握學習的美學知識,也使得相關教學活動的質量大打折扣。
促進高校審美教育發展,提升高校審美教育質量,要完善普通高校美育評價體系,加強教育教學資源投入。要重視審美教育在提高學生藝術品德、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確美育目標,積極補充優化審美教育課程安排,強化審美教學考核評價標準,促進教師審美教育質量的提高。同時,完善相關教學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較為豐富的實踐學習資源,例如手工工藝制作,樂器表演練習等,都能使學生在親身教學體驗感受藝術的魅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水平。
在發展普通高校審美教育事業的過程中,要重視教學人才隊伍對高校審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引進新鮮的教學人才血液,補充教學人才資源,加大教師審美專業素養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對于審美教育的認知水平,鼓勵相關人員積極開展審美教育相關教學科研活動,加大對外交流,吸收外來先進的審美教育理念,從而不斷更新發展學校審美教學理念,促進高校審美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教師要充分結合本專業優勢特點,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貫徹審美教育,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歷史專業的學習過程中,有不少涉及歷史事件的著名繪畫,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觀察欣賞這些著名的藝術作品,通過觀察作品中人物的描繪、故事情節的再現,來了解歷史,同時也使學生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在提高自身審美能力的同時也獲得美的享受。
現代審美教育除要注重對學生傳統美學知識的學習和傳承外,同時還要與時俱進,不斷構建創新學校美育課程體系,完善美育課程內容設計圖,以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學習需要。在開展審美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靈活運用講解教材知識,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開展審美教育,充分結合當下時事熱點,充分利用材料分析教材理論,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將課堂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打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提高審美教學課堂效果。
推動普通高校審美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于審美教育的重視,深入研究分析審美專業理論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要重視審美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培養良好人文素養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課堂上對于美學相關知識的深入分析和講解,及時解答學生疑惑,促進學生對于審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實踐教學力度,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認識美、享受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文藝探索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當地博物館,拜訪當地書法、繪畫等方面的藝術名家,積極交流學習名家創作經驗,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同時學校還可以主辦一系列文藝表演活動,比如歌舞比賽,書法競賽等等,吸引學生參加,以充分發揮自身藝術特長,激發學生藝術創作熱情,為學生營造一場良好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而言之,審美教育是普通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完善學校相關審美教育體系建設,加強教學人才隊伍培養與發展,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水平。同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靈活運用教材知識,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不斷優化教學方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促進學生對于美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