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信/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自《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發布之后,國內各省市地區針對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區域的教育發展近況分別制定了與其相適應的地方性政策,并在高職院校招生這一方面進一步細化,將職業教育發展目標和發展精神作為主導,著力于高職擴招工作的全面落實。
在應對縱深發展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推動著產業轉型的進一步落實,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我國在發展環節中的關鍵,政策抉擇和工作縱深推進的難度明顯提升。高職百萬擴招教育方案的出臺與落實不僅能夠保證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還是完善我國宏觀調控的關鍵措施。
(1)高職擴招教育政策與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并列置頂,高職擴招教育政策的提出和落實體現著國家將逐步優化和提升高職教育在教育領域中的地位,國家更重視高職院校教育,國家希望通過高職教育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使其能夠更好的為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教育基礎,所以高職擴招教育政策具備“把握關鍵,突出重點”的戰略意義。
(2)相較于20年前高職“精英教育”擴招階段,本次高職擴招教育政策所面向的生源范圍更為廣泛,本次高職擴招的基礎主要針對總體社會就業問題的穩定,本次高職擴招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培養出國家繼續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為我國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注入新的動力,所以高職百萬擴招對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具備動力性的戰略意義。
(3)相較于1999年的高中階段入學率2019年我國高中階段的入學率上升了一半之多,這意味著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將會在未來的幾年內成為新型的普及化教育,能夠容納更多的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及青年下崗職工等大眾人群,而高職百萬擴招教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則為上述不同類別的大眾青年人群提供了再造機會,所以高職百萬擴招對青年社會群體創造更高質量社會財富具備戰略意義。
(4)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全面普及,高職院校的入學環節、教學管理等逐步向信息化方向發展,可以說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全面普及為高職教育改革奠定了技術支撐,高職院校的生源也逐步趨向于多樣化的發展路徑,所以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高職百萬擴招教育政策具有加快高職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戰略意義。
為了更好的詮釋產業升級緊缺人才的相關內容,本文將“人才興糧”作為實例展開分析。部分省市區域針對人才培養策略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糧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推進“人才興糧”戰略的全面落實。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糧食行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高素質人才、高科技人才緊缺的關鍵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著湖北省糧食產業快速升級轉型,湖北省糧食產業在升級的環節中仍處于較為粗放的加工形式,省內各企事業單位不具備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且產業的發展對于資源投入和數量擴張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分析湖北省糧食產業升級存在的問題,這與糧食行業人才的緊缺存在直接關系。
1、制定永續培養制度
人才資源具備一定的時代性特征,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市場體制必然發生變化,為保證產業人才知識基礎和職業能力能夠跟上時代進步的節奏,需要制定一個可持續的人才培養制度,將“人才興糧”戰略作為核心結合糧食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逐步推動永續培養制度的進一步落實。
2、針對就業、引進等層面制定政策
引進指的是引進專門的人才解決糧食行業人才斷層的問題,而就業指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涉糧行業中發揮自身的社會價值。具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鼓勵青年報考涉糧專業、強化涉糧工作人員的從業榮譽感、為專門的行業斷層人才和技術人才提供更為豐厚的崗位待遇等。
3、健全和完善專業
健全和完善專業主要指的是結合區域產業升級的發展趨勢,針對產業健全和完善專業,通過教育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人才基礎。針對“人才興糧”這一戰略,可以在糧食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健全和完善糧食專業,如食品工程領域、糧食機械領域、糧食會計實務等。
通過對湖北省“人才興糧”戰略提出的背景,及湖北省糧食產業發展環節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可以明確糧食產業升級的環節中人才培養是解決緊缺人才的基礎措施,而制定制度、完善專業、引進專業人才等則是解決湖北省糧食行業人才緊缺的關鍵措施。總體來看不同的產業在升級與轉型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人才緊缺這一問題,所以本文建議,針對區域經濟發展背景和產業升級趨勢,采取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措施才能夠從本質上推動區域產業升級。
首先高職院校在百萬擴招的背景下應將就業能力作為導向,逐步創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明確高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市場發展。高職院校所設置開辦的專業要緊跟市場發展步伐,以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催生和助力高職院校專業特色的建立。
其次高職院校在完善人才培養目標的環節中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第一培養主體的多元化,將職業能力作為導向將人才作為主體,著力于綜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第二培養內容的能力化,重視產教融合、重視理論與通用技能的結合、重視理論與職業規劃能力的結合。第三培養方法的職業化,高職院校服務于社會和市場,所以高職院校應轉變以往的辦學模式趨向于普通學校的大趨勢,達成充實和優化師資隊伍的目標,在學生管理上應針對就業能力和區域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開展,側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第四,在產業升級人才緊缺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的環節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遵循理論結合實踐的選擇,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頂崗實習、課外訓練以及項目任務實施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應用能力。遵循職業性原則,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確保通過課程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職業素養,使學生認知到會計專業課程的應用性、職業性。遵循開放性原則,不局限于教材課本,借助網絡優秀資源為學生開拓更為優質的教學內容,在開拓學生知識視野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知識實用能力。
最后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本文提出“三元一體制”“輪崗實習制”兩種人才培養模式。其中三元一體制主要指的是地方教育部門、行業企業專家級高職教育專家針對產業升級人才緊缺問題合力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和人才培養標準,而輪崗實習制主要指的是將區域產業作為基礎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平臺,輪崗實習制適用于產教融合辦學策略。從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含義上看,高校通過在本校內的開展專業產業辦學機制,并將產業與實際的教學集合起來,以產業強化教學質量,通過實際教學促進專業產業辦學機制的發展,這種集培養人才、科研服務的一體化辦學模式是高校落實校企合作機制過程中的重要主導。高職院校可針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需求酌情選擇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予以落實。
教育作為國之大計,在一個國家的發展與進步中,占據著優先位置。教育現代化進程及教育改革作為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擴招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催化劑,引領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