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華南理工大學
自從跆拳道運動列入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項目以來,我國的專業跆拳道運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社會上對于這種運動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跆拳道教學課程,不僅可以豐富學校體育活動內容,還能通過跆拳道訓練,讓每個學生嘗試快樂感、成功感,并且掌握跆拳道基本技術還能起到一定自我保護作用,最終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在《體育教學大綱》下,針對教育系統的客觀實際提出“健康第一”指導思想,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態度、興趣、習慣,進而加深終身體育觀。伴隨著高校體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當代高校跆拳道教學改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其中獲得了很多的顯著成效,但同時改革當中顯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本文結合高校跆拳道教學實踐,探討現階段問題存在的關鍵點,并進一步針對教學改革發展的新路徑進行探索分析。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以及素質教育的引領和推動之下,要進一步踐行立德樹人,就必須積極推動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進一步深化改革方案,確保各項體育項目教學都能夠與時俱進,適應全新的教育改革趨勢。跆拳道這門課程開始就得到了學生群體的廣泛歡迎與喜愛,有關于高校跆拳道課程改革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高校跆拳道教學改革必須伴隨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而不斷變革與創新,從而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以及終身體育的發展,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最終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綜合發展。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體育發展和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如今學校體育社會化與社會體育學校化的發展態勢。也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和環境,高校跆拳道教學要改革教育過程,關注人價值的發揮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彰顯人文體育,鍛煉學生自主能力,凸顯生命價值,突出體育本質以及建設能力體育。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高校跆拳道教學模式只有不斷創新與發展,適應現實情況,才能提高跆拳道教學的實效性,適應當今新的體育教學改革環境。
目前,大部分高校雖然成立了跆拳道課程,但相關基礎的設施不健全,無法切實有效地幫助廣大學生進行跆拳道訓練。某些高校雖然建立了跆拳道專門訓練館,但由于教學實施過于簡單、訓練場地不符合實際要求,造成跆拳道教學實踐效果并不樂觀,無法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跆拳道教學無法從根本上落實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跆拳道教學在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的進一步發展。
高校體育教師自身專業能力對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有重要影響,師資的專業能力也是高校體育教學綜合實力的具體表現。部分院校專業的跆拳道教師較少,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在體育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資源緊缺必然會影響跆拳道教學效果、教學內容,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導致高校跆拳道教學整體水平下降,難以適應當前的教改環境。
跆拳道作為傳統課程,備受廣大學生青睞,不僅是因為其切磋方式特別,更關鍵的是跆拳道所包含的,禮儀、廉恥、忍耐、克已、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與文化,這些重要的運動精神與文化在生活中也同樣鼓勵著學生。但在高校跆拳道教學中,由于教師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和制約,且跆拳道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導致大部分體育教師過于重視運動技能教育,嚴重忽視了跆拳道基礎理論文化和精神文化傳遞,將過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動作與技巧講解上,最終導致教學模式與教學思想背道而馳。在體育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觀念面臨著很多挑戰,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跆拳道教學缺乏先進教育理念,還是以傳統教學為主,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進行模仿來學習。在教學模式上,無論在形式上或者在跆拳道學習的內容上都太死板,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很容易使學生對跆拳道失去學習的興趣,阻礙教學效果,難以適應當前的教育改革環境。
從跆拳道教育硬件設施的引進和建設工作角度來講,高校要加強跆拳道課程基礎教學設施和專業場地的建設,可以通過資源的合理整合和科學調配,滿足教學所需要條件,確保跆拳道課程在體育教育改革下能夠順利開展。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師并沒有通過相關的資格認定直接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應該進行自我提升和資格認定,高校也要定期對教師進行測試,并對教師進行更高層次的培訓。教師培訓除了身體素質方面,還應該重視人文主義精神的培訓,更加高效、科學地學習跆拳道,加強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投資。
在跆拳道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解關于跆拳道技能方面的知識,同時傳遞跆拳道運動包含的禮儀、文化、素養、精神和道德等內容,讓學生既掌握跆拳道運動技巧和能力,也能夠形成謙遜、禮讓的精神觀念,實現內外兼修,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緊跟體育教育改革的潮流。
實施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激疑、思疑、析疑、釋疑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創設情景等方式,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跆拳道的動作,對所學內容激發疑惑。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帶著疑問積極主動思考,進行探究性學習。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根據其可以承受的強度范圍,合理地調整教學強度和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分析疑惑。在教師的引導下,習得正確的動作,解釋疑惑。通過這四個教學環節讓學生主動學習,留下深刻印象,更快更好掌握跆拳道的動作和技能。
在課余時間,高校也可以積極開展跆拳道競賽競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跆拳道運動項目的興趣,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跆拳道的熱情和積極性,豐富教學形式。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跆拳道比賽的具體規則和要求,通過總結比賽經驗,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競技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融入高科技元素,改變傳統落后教學模式。引進微課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更具體的了解動作的力學結構,更能使學生對腿法的具體使用方法有深刻的了解。微課教學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小等特點,能夠明顯突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等特點,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
跆拳道作為一種極富競爭性、觀賞性的新型運動項目,人們對跆拳道運動的關注越來越高,再加上跆拳道以自身健康為基礎,在進一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受到高校師生的歡迎和喜愛,為高校跆拳道教學開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在體育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準確把握當前跆拳道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切實可行的路徑,改革創新跆拳道教學模式和方法,保障跆拳道教學效果和質量。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將高校的跆拳道建設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