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宇/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體育運動可以被廣泛分為大眾體育運動和競技體育運動兩種,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專業性和競技性上,往往后者要比前者激烈得多。大眾體育運動和競技體育運動的專業程度和激烈程度存在差異,同時運動目的、機制等也有所不同,相應的體育運動損傷成因也存在一定不同。而且大眾體育運動損傷往往受傷程度較輕,而競技體育運動損傷受傷程度則相對更重。
體育運動損傷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各種損傷,如韌帶破裂、骨骼骨折、流血等。體育運動損傷由于成因復雜多變,往往稍不注意就會發生,輕則導致運動者受傷,重則可能造成嚴重身體威脅,阻礙運動員運動生涯乃至危及生命,因而在體育運動中做好相應的損傷防護措施十分有必要。根據不同依據可以對體育運動損傷進行多層次劃分,如按照受傷類型可將其分為韌帶撕裂或拉傷、骨折、腦震蕩等;按照受傷級別分為輕傷和重傷;按照受傷性質分為開放性損傷、閉合性損傷;按照損傷特征分為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按照運動技術和訓練的關系分為運動技術性損傷、非運動技術性損傷等。之所以要將體育運動損傷類型劃分得如此詳細和具體,最關鍵的一點便在于根據不同運動進行針對性預防,同時在損傷發生后立即采取合理對策加以處理,將運動損壞造成的威脅降至最低。
大眾體育運動損傷成因可被廣泛分為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兩種。由于大眾體育運動競技性不強,廣大群眾參與體育運動也大多是出于強身健體目的,因此運動激烈程度較低,通常不具備激烈碰撞,這正是相應的體育運動損傷程度往往較輕的主要原因。社會大眾在參加體育運動時通常會遭遇天氣惡劣、場地不合規等情況,同時自身在熱身準備、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技術動作、運動規則等方面存在不足,故而在實際運動中造成損傷的情況并不少見,而且外在原因是主要原因,內在原因占比相對更少。具體來看,大眾體育運動損傷主要成因如下:
1、準備活動不到位
做好準備活動是防止體育運動損傷的重要措施,但是大眾體育運動參與者往往對準備活動不夠重視,缺乏科學、健康運動的理念和知識,在運動前沒有留出足夠時間進行準備和熱身。這導致運動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如腳踝扭傷、肌肉拉傷等。
2、天氣和場地影響大
和競技體育運動相比,大眾體育運動往往缺乏足夠、規范的場地,而且大部分運動都是在戶外進行。在運動者不關注場地和天氣的情況下,很容易因為這兩方面因素導致運動損傷,如運動場地上有大量小石子,氣溫過高,狂風暴雨等極限天氣等。
3、缺乏自我保護
雖然大眾體育運動的經濟性和激烈程度相交競技體育運動而言要弱得多,但從運動本身而言依舊存在不少身體健康威脅,尤其是籃球、足球等運動量較大、碰撞較為劇烈的運動。而不少參加大眾體育運動的人群都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在運動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各種危險因素,從而造成運動損傷。
4、犯規粗野
體育運動的規則、要求等不僅僅是為了保障公平和增強觀賞性,還具有保護運動人員的作用。如果缺乏規則的約束,隨意、盲目地進行體育運動,那么出現安全威脅的情況將會大大增加,例如籃球運動中的抱球砸人、手肘擊人等。然而部分大眾體育運動參與者缺乏嚴格遵守運動規則的意識,甚至對運動規則一知半解,在運動過程中往往存在犯規粗野的情況,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1、疲勞
競技體育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有著極高要求,在長期運動和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很容易出現疲勞狀態。在疲勞狀態下,運動員的反應會減慢,同時思維較平日也不夠清晰,則可能在運動或比賽中出現各種失誤,從而造成運動損傷。
2、訓練、比賽安排不合理
訓練和比賽是專業競技體育運動員的常態。吐過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訓練強度過大、比賽賽程不合理等狀況,將大大增加運動員出現體育損傷的幾率。一方面,高強度訓練如果超出運動員身體負荷水平,很可能導致運動員無法承受,出現摔傷、骨折等運動損傷;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賽程安排更容易令運動員感到身體、精力不適,導致運動員疲勞,相應的運動損傷也更易發生。
3、運動員求勝心過強
競技體育運動的競技性更強,運動員的求勝心往往也更強。如果運動員求勝心過強,則可能從多方面引發運動損傷,如盲目增加訓練量,心理負擔過重而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失誤,在比賽中進行不合理沖撞等。
為了有效減少體育運動損傷,不管是普通大眾還是專業運動員,在進行運動前都必須做好準備與熱身工作。不同運動的熱身準備往往存在一定差異,專業運動員可以在教練的指導下科學熱身,而普通大眾則需要主動了解相關知識與內容,并在運動前留出足夠時間進行熱身準備,堅持健康運動和正確運動健身。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宣傳和管理力度,重點發展社區體育,加強對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在社區體育指導員的指導下,大眾能夠更加科學地進行熱身準備,同時也能對各種大眾體育運動的基本規范、注意事項等加以重視。
場地和天氣對體育運動的影響極大,尤其是對競技體育運動而言,場地和天氣的些許變化都可能影響競技結果,同時還會對運動員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威脅。因此相關部門在組織開展競技體育運動時,一定要優選合適的運動場地,在有必要的條件下優先選擇室內體育館,而且要在比賽前對場地進行地毯式檢查。同時還要關注天氣情況,結合地方氣象預報,盡量選擇晴朗天氣,同時還要關注風速、溫度、濕度等氣象條件,保障競技公平的同時防止運動員出現體育運動損傷。大眾同樣應當關注場地和天氣情況,在參與運動時應當確保場地不存在安全隱患,同時盡量避免在高溫、狂風、暴雨等氣象條件下參與運動。
體育運動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危險,因此在運動過程中加強自我保護十分有必要。大眾必須樹立正確的自我保護意識,根據自身參加的體育運動項目了解相應的自我保護知識與技能,在運動中更要重點避免一些高危動作,以免造成嚴重運動損傷事故。專業運動員在比賽中更要注重自我保護。競技體育運動的對抗強度、碰撞激烈程度極高,造成運動損傷的可能性也更高,而且往往損傷程度更為嚴重,稍有不慎便會對運動員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專業運動員需要穿戴專業防護設備,同時掌握相應的自我保護技巧,在訓練和比賽中靈活應用這些技巧進行自我保護。
專業運動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增加訓練量,提升訓練強度,否則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教練應當結合運動項目、運動員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科學訓練方法等,不斷動態化地調整訓練強度與訓練量,而且要嚴格監督運動員以科學方式進行訓練。運動員也應當樹立正確的訓練意識,謹遵教練要求展開訓練,如果對訓練存在異議應當向教練提出、協商,不得私自加大訓練量而造成骨折、肌肉拉傷、摔傷等運動損傷。另外對賽程進行科學安排也十分有必要。相關部門、組織、機構等在設置競技體育運動比賽時,應當對賽程進行合理安排,給予運動員足夠休息時間,以免賽程過于緊張而導致運動員陷入疲勞狀態,造成運動損傷的情況。
運動員在比賽中很容易受求勝心影響和支配,從而出現各種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的情況。例如為了追求比賽勝利而不顧身體狀態進行高強度對抗與碰撞,犯規粗野,技術動作變形和失誤嚴重等,均會大大增加競技體育運動中的運動損傷事故發生可能性。對此,應當對運動員進行合理引導,務必要從心理層面對運動員進行疏導,促使運動員形成正確的體育運動理念和競賽意識,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防止他們在比賽中受好勝心支配。
綜上可知,體育運動損傷在體育運動并不少見,不僅會對運動人員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和損害,甚至可能危及他們的生命安全,故而必須加強相應的運動損傷防護。體育運動者以及相關部門、人員等都應當對此加以重視,從各個方面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應對處理,為全面健身的順利實施提供可靠保障,同時減少競技體育運動中的運動損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