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晗/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網絡輿情傳播的主體為網絡使用者,由于網絡空間是虛擬而非真實的,使得網絡輿情的傳播隱蔽而快速。網絡輿情的對象是指各類社會事件或熱點問題,其傳播的內容主要為網絡使用者對各類事件的看法或評價,其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截止至今,在我國網民中,學生網民占比達45%,由此可見,高校學生群體己成為網絡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網絡生態的塑造者”①。網絡也因其隱蔽性、多樣性、豐富性等特點,成為大學生表達情感、發表意見、表達訴求的主要渠道,大學生網絡話語的非理性表達讓網絡輿情此消彼長。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高校網絡輿情定義為: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通過校園互聯網,對自己感興趣的校事件、現象等在網絡上發表的各種言論、意見、態度、觀點等的總和。由此可見,高校網絡輿情的行為主體主要為高校在職工作人員以及在校大學生,其中,大學生為最主要的行為人,而輔導員群體為主要行為引導人。
(1)引導目標:網絡輿情引導的目標既包括改變大學生對不良輿情的盲從和推動,也包含著對正能量輿情的發揚與支持。引導目標的目的為在目前的基礎上使得大學生網絡輿情現狀能有所改善與提高,盡可能的降低網絡不良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滲透,使他們能夠理性面對網絡,理性運用網絡發表自己的言論;并在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中成長,同時也能夠為了維護網絡輿情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2)引導者: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引導者是指運用網絡平臺、相關技術、方法、手段等,對大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引導和幫助的行為者,他們扮演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通常指高校各部門及相關人員,其中,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直接接觸的一線人員,在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引導對象: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對象為在校大學生網民,如今的高校大學生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們學歷層次、基本素質處于整個社會階層的中上層,由于年齡特征,對于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感和參與感,使得他們愿意探索和嘗試,對互聯網的好奇心更重,更勇于利用新媒體新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維護自身的權益。
引導內容: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內容為大學生互聯網中輿情的意見、態度、觀點、言論等。依據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等因素,引導大學生針對網絡輿情進行選擇和更正。
(5)引導途徑及方法:高校輔導員針對學生做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就是要走網上學生路線、做網上學生工作,依附網絡與學生進行雙線聯系,通過網絡對大學生網絡輿情進行深入分析、總結與反饋,進而確定引導方案及具體方法。
正確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首先要優化和完善校園網絡平臺建設,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大開發校園網絡平臺建設,盡可能多渠道快速、準確、全面發布學校各類新聞信息,讓互聯網校園文化建設、校風校紀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作為高校輔導員,一方面應積極利用網絡做出正確的輿論引導,關注大學生的網絡輿論傾向,關注學生及家長在網絡中發布的意見、訴求,廣泛聽取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對于敏感信息需認真核實后在進行引導和解決,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切實維護各方利益。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應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網絡動態,對于他們反映的問題給予重視并處理,從小事抓起,有針對性的開展網絡輿情引導工作。
正確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高校輔導員要堅持宣傳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進而引導大學生對網絡輿情引導的關注性與積極性,努力形成一股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高校輔導員應積極建立班級網絡輿情的信息公開制度,切實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利,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到相關的班級熱點事件,公開透明的網絡輿論信息制度能夠讓學生以管理者的身份主動的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減少學生對班級管理的抵制情緒。
充分發揮網絡輿情的快速宣傳作用,努力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輿情引導氛圍。各學院、系別、班級內可以形成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宣傳模式,宣傳媒介也可以多種多樣,利用學校及各學院的校園官方網站,以更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來引發學生關注,通過增加學生活動及事物板塊來增加學生對于學校官方網站的關注度,切勿宣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內容,使得貼合學生實際、學術實際的內容大幅縮減,從而致使學生幾乎從不過問官網情況的發生。
正確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高校輔導員要努力做好網絡輿情監管。現在的網絡輿情量大又復雜,鋪天蓋地的真假新聞接踵而來,所以高校輔導員在進行網絡輿情引導時要充分考慮到在對輿情對象的分辨和引導時的難易程度等問題,在對大學生網絡輿情信息進行分析時,要認真及時的核實學生所發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準確追蹤信息來源,進行監管控制,對于校園網絡中出現的不良不實信息應采取及時的監管,追終溯源,必要時可以定位到發信息的IP地址,以追溯到發布不實信息的學生個人,進行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發布網絡輿論也并非零成本,從而改正其不良的網絡習慣。
另外,輔導員群體應針對學生特點積極做好輿情應急預案,如出現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開展線上線下輿情引導工作,盡可能減少學生的不良情緒,將不良輿情的發展趨勢把握在可控范圍內,并盡力調用一切可用的線上、線下資源防止突發性不良輿情的擴散和蔓延,將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管理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要力量”②。輔導員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更要做好自身的表率和示范,“言傳身教,勝似千言”,“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俗話說“什么樣的輔導員帶什么樣的兵”,說明輔導員在學生面前能否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否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的網絡行為和言論,傳播正能量,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言傳身教”相結合,才能將輿論引導作用發揮到最好,才能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作為網絡輿倩引導對象的大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接受者、配合者和被動者,輔導員必須結合大學生網民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進行科學合理地引導,充分發揮大學生在網絡輿論引導中的主體作用,使其能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利用好班會等途徑,引導學生在班級中積極開展網絡輿論辯論等活動,結合討論會、案例分析等形式,對現有的網絡熱點進行分析和講解,輔導員擔任起領路人的作用,對不良輿論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更正。利用這種班級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參與其中,還能増強學生們的網絡輿情法律知識,培養學生對網絡輿情的理性認識,對不良網絡輿情的抵御和防范意識,從而減少大學生網絡犯罪的數量和頻率。
網絡時代人人有網,事事用網,互聯網成為人民群眾利益訴求的主渠道。而高校網絡輿情伴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一直在不斷的快速更新和發展,日新月異。又因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是做“人”的工作,所以說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是一項復雜性、長期性的任務,其成效性也不能在引導初期就即刻顯現出來,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主力軍,要用的對方法、頂得住壓力,加強對輿情傳播規律的研究,以提高自身的輿情處置能力。
注釋:
①楊紹輝.輿情概論[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
②馬樹華.規范學生網巧行為做好巧生思想政治工作[J].化媒,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