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職業技術學院
“工學結合”就是把工作和學習融合起來,構造一種新型的適合職業教育的新型模式,其核心仍然是高職學生。以學校中的職責素養為基礎,對學校內部、外部多種教育因素進行科學使用,從而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并且把實際經驗和工作進行有效的融合,并且體現在高職生能力培養的各個環節。“工學結合”能夠更好的展現高職教育的實際價值,從而使得學生在學校就能接受職業教育、鍛煉職業能力,這也是時代發展的新趨勢。
以“工學結合”為基礎,教師的師德素養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高職體育教師的思想認識、道德觀念和行為都會對高職生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造成重要的影響。第一,要提升思想認識。堅定正確的思想認識是身為一名教師所需要的必要因素,也是其內部條件。體育教師要時刻不忘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第二,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實際工作中,體育教師要具備嚴謹治學、刻苦鉆研的品格,并且要敢于探索。對于自身的行為要有責任心,堅強、勇敢、有上進心等,同時也要具備強烈的集體主義意識和愛崗敬業的品德。第三,具備良好的生活情趣和社會認知。生活情趣就是指在平時的生活中所提現的個人生活趣味性,主要是為了展現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興趣愛好等。其中認知就是個人所具備的比較穩定的特性,這些特性包含了實際性、福特性、全方位、總結性和迅速性等。
如果高職體育教師具備較強的生活趣味性和健全的認知特點。就能夠深入到高職學生的內心世界,有效的調動高職生的審美情趣,讓高職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和接受教育,并且形成自我約束,這也有利于更好的完成“工學結合”的教學工作。
以“工學結合”為基礎,進一步強化先進的教學觀念十分必要。教學觀念就是對教育的規律性進行合理的把控,對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控,對高職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充分的把握,有效的解決學校教育的實際狀況。體育教師要熟悉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目標,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職責素養,和學校的體育工作進行有效的融合。其中包含了職高學校體育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
體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健身、塑形、醫療保健、鍛煉身心等方面,具備政治、教育和經濟方面的價值。而且這個價值使得人們終身受益。所以,需要根據體育學科的實際特征,從知識、技巧等方面,不斷強化身體素養,進行相應的情感教育。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在職高職生進行教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進行體育知識的強化,還要把社會知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進行融合,從而實現高職生知識層面的不斷拓展,為高職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不但要強化高職生的身體素養,還要鍛煉高職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其智力發展。不但要讓高職生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技巧,還要讓高職生學會自主學習。教會高職生怎樣更好的生存。要注意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觀點,提升高職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積極的進行練習和強化,發揮體育的多元化價值。
在“工學融合”的背景下,體育教育環境已經從過去的單調環境轉化成為多元化的環境。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是社會性、實際性和職業性的。為了更好的提現高職教育的特點,需要以技能強化為基礎,以職業為線索,通過生產實踐、技術研究,和企業行業相互融合,更好的推動社區經濟的穩定運行,以此來提升高職生的職責能力和文化素養。現在高職教育的發展十分迅速,要改變高職生培養限定在校園封閉的模式中,拓展人才培養的范圍,把高職人才培養的范圍逐漸拓展到企業、社會等層面中去,延伸到實驗室、工廠、車間、生產線、辦公室等各種實踐場所。高職生所參加的實驗和實踐操作不斷增加,空間和環境的轉變使得體育教育內容更加的多樣化。體育教育為了跟隨時代的發展,就需要轉變過去的教育環境,轉化教育形式,樹立新型的體育教育觀念。
過去的體育教學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傳授相應的技術。體育課的結構分為準備環節、基礎環節、完結環節。這種模式因為對于課程的限制比較大,過分追求在各個環節進行時間的合理分配,從而實現課程結構方面的平衡。這樣就對教師的行動進行了束縛,也對高職生的思想認識進行了束縛。承兌高職生進行體育活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轉化體育教學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為了更好的轉化體育教學模式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在課程內容和設計方面進行轉化,在內容方面進行轉化,改變過去過分注重傳統和形式的現象,要以高職生為基礎,培養高職生的個性化發展,強化高職生的體育鍛煉,培養高職生的體育習慣,提升高職生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課程安排方面,雖然有的院校在課程安排方面進行了調節,但是和高職生的實際需求不想吻合。對課程設置的預估性研究不完善,所以需要根據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增加對應的課程項目。比如輪滑、拓展、街舞等受高職生歡迎的課程。也可以適當的增加理論教學,轉變過去過分關注技術講解而忽視理論研究的情況,讓高職生能夠更好的理解體育、挖掘到體育內外的魅力。第二,要構建符合實際狀況的體育教學形式。向課外進行拓展,改變過去常規的時間教學形式,根據高職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教學、課余時間安排進行對應的體育教學。根據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方面的要求,在課程中加入和身體素養相對應的練習項目。
體育教學模式是根據體育教學思想和理論價值構建的對應的教學模式,它包含了比較穩固的教學過程和完善的教學方式,主要展現在體育教學的課程設計和實踐中。針對“工學結合”的背景環境,高職生的體育課程教學形式需要進行相應的調節:第一是構建快樂模式的體育學習目標,它主要是為了緩解高職生對體育的厭學狀況,并且為了更好的實現高職體育教學和終身教學而提出的。所謂的快樂體育就是根據游戲理論,依據體育運動中的樂趣和規律而構建的。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為了讓高職生能夠迅速掌握運動技能,強化身體素養,而且還能感受到運動和體育學習的趣味性。從而為高職生的體育實踐鍛煉提供幫助。第二就是發現式的體育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是根據體育教學中高職生的實際認知特點來確定的。其主要內容是為了更好的鍛煉和發展高職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幫助高職生更好的解決問題,讓高職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得只是,提升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掌握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