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清/福建省永安職業(yè)中專學校
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禮儀之邦,崇禮尚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知禮行禮、彬彬有禮,是現代中華兒女必備的素養(yǎng)和追求。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文化和禮儀修養(yǎng),因此許多中職學校開設禮儀公共課程并且將該課程納入了教學計劃,各級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該課程的教學,因此,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禮儀修養(yǎng),就成為了新的研究課題。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對于即將走向社會的二十一世紀的中職生來說,學習禮儀不僅是順應將來的工作崗位的需要,也是當代中職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塑造個人美好形象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習禮儀對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豐富自身的內涵,增強自信心,體現自身的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禮儀也是中職生走向社會的過程中一門必修課,它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交際水平與應變能力,而且還能體現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中職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其適應社會工作生活的能力。
(一)中職學生文明禮儀現狀
近些年來,許多高校及高中不斷地擴大招生計劃,而很多中職學生缺少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在文明用語方面,如謝謝、你好、再見等等基本的文明用語很少使用,甚至許多學生出口成“臟”。在行為習慣方面,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上課時學生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下課后走起路來搖頭晃腦屢見不鮮,還有的學生喜歡課桌上亂涂亂畫,在教室雪白的墻壁上留下自己腳印,在社交禮儀方面,大部分學生對于交談、名片、握手、接電話等禮儀,了解甚少。雖然各所中職學校都有開設禮儀課,但現狀表明禮儀卻沒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和日常生活習慣當中。
(二)中職學校禮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
在進行禮儀課堂教學時,許多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因為禮儀課是公共課,每學期課時少,有些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授知識理論。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課,學生埋頭記筆記,師生間互動少,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學習非常被動。如果沿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會對禮儀課失去興趣,學而無味,課堂效果自然不理想。
2、重理論輕實踐
對于即將走向社會的中職生來說,禮儀這門課程尤為重要,一個知禮懂禮行禮的人必將更加容易被社會接納,更加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由于禮儀課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實踐,將理論轉化切身實際生活,這樣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逐漸養(yǎng)成文明禮儀的生活習慣。但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許多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缺少必要禮儀實踐,對于禮儀僅限于“紙上談兵”,結果只能是學到了理的外在,而沒有學到禮的內涵。
3、缺乏專業(yè)的教師隊伍
目前,禮儀作為一門新開設的公共課,很多中職學校都缺乏專業(yè)的禮儀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非專業(yè)禮儀老師跨科目教學,自己邊學習禮儀知識,邊進行授課,缺乏系統(tǒng)的禮儀培訓和實踐,完全“自學成才”,這些轉型的教師教學經驗及實踐經驗都不足,無法為學生進行正確的禮儀示范,在實施教學計劃過程中,教學質量和效果都難以保證。
(一)整合教學內容,結合中職專業(yè)服務流程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
優(yōu)化中職學校禮儀教學途徑體現在教學資源的整合,無論在人際交往還是在工作生活中,禮儀對于每個人的發(fā)展影響深遠,中職學校禮儀課程的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所教學生所學的專業(yè)和學習情況,把禮儀教學內容給予調整和適當整合,根據不同專業(yè)進行差異化的禮儀教學。比如旅游類學生禮儀教學側重點可以放在客源國禮儀、民俗禮儀方面,財商專業(yè)可以把禮儀教學側重點放在商務禮儀上。通過對禮儀教學內容優(yōu)化整合,進而促使禮儀教學使之更加有效。
(二)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采取多元化的禮儀教學
1、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到禮儀課堂來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課前做好上課視頻,在上課前把做好的視頻發(fā)到網絡上,學生在家里通過電腦打開視頻進行預先的觀看和瀏覽,之后和老師進行探討和交流,最后完成作業(yè)的一種教學模式。當代中職學校學生都是00后,在互聯網發(fā)達的現代社會,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善于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在校生大部分文化成績不高,對傳統(tǒng)學習興趣低,網絡教學模式的新穎對于他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對于內容豐富、實踐性強的禮儀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課時并不充足,教師不得不減少禮儀實踐的時間,甚至采取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提前學習禮儀課題內容,并提前加以練習,課題中,老師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解決,便可以達到授課目的,這樣一來大大縮短了理論授課的時間,課堂實踐時間隨之增加,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使用情景模擬法、案例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景模擬就是學生根據不同的禮儀場景,如宴請禮儀、坐車禮儀、交談禮儀等等,在網上搜集相關的素材,自編自導,以小品的形式把禮儀相關素材表現出來,中間可以夾雜些錯誤的禮儀示范,最后學生的情景在課堂上展示并進行討論,指出不足,分析原因,通過情景模擬,增強學生對禮儀知識的認知,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調動起來,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禮儀老師在授課時還可以準備一些典型禮儀案例,讓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進行理論分析,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引導總結,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禮儀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3、把“禮儀操”融入課堂教學
禮儀操是中職學校特點和專業(yè)要求,將課程中的禮儀肢體動作如行、走、蹲、握手、遞名片等提煉出來,融合其他崗位禮儀標準,加入健美操的動作、手型等元素,配上背景音樂,創(chuàng)編富有中職專業(yè)特色的禮儀操。通過禮儀操的教學,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禮儀教學效果,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塑造學生優(yōu)美的形體和良好的儀態(tài)意識,使其禮儀成為日常的一種生活習慣,為將來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做禮儀表率,禮儀教育的引導者
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教師對禮儀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專業(yè)的禮儀教師需要具有深厚的禮儀修養(yǎng)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使用多種教學方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禮儀。禮儀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去酒店等相關服務性企業(yè)進行禮儀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禮儀修養(yǎng)與專業(yè)素質,以便將來更好地在教學中做禮儀的表率,禮儀教育的引導者。
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禮儀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提高自身的禮儀修養(yǎng)的同時,授課過程當中要注意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將學到的禮儀知識用到生活實踐當中,進一步提升知行合一的綜合素質,為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