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潤/九江市濂溪區外國語學校
與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習中,缺乏語言溝通與師生互動,其學習興趣及學習欲望得不到激發,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更加被動。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就是因為學生學習過于被動,師生之間的話語與互動都比較淺薄,才會被現代教育所淘汰。因此,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與學生進行話語溝通與情感互動,通過情感上與思想上的深入交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活動中,促進教學理念與教學課堂革新。
以往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都是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很少會主動去攝取知識與內化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很少會牽涉到師生互動與有深度的話語溝通,師生之間的對話都捆綁在作業、成績、預習等話題中,很多會針對知識與情感進行深入交流,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失去了學習熱情與激情。師生活動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活動關系密切。而話語溝通,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話語作為師生表達自己想法及情感的主要載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現話語溝通與師生互動,是深化學生知識理解,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下,有深度的互動與對話,可改變單調的課堂教學形式,能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對話。例如,通過合作學習法教授《駱駝和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狀態,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競賽與互動的方式,由學生扮演駱駝與羊的角色,小組學生輪流進行上臺表演,由其他小組學生與教師共同評分。這樣一來,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性與積極性。
認知互動少,情誼互動少,是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所存在的問題。新課程標準下,生本理念與學生主體思想,能取締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改變以學習知識與學習成績為主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與學生深度情感交流,通過課堂對話與師生互動等,展現學生的個性化情感與長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一來,學生在情感與思想的碰撞中,思維會更加活躍,心靈的碰撞與情感交融,學生更容易全身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1]。
環境,包含了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師及學生等多種元素,情感交流與生生、師生互動,改變了以往教師授課提問、學生學習與解答的單一模式,小學生可以在思想上與教師互動,通過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更加平等互動的環境下,促進小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 學生的思維。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教師從講臺走下來,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新知,對話昭示著教學的平等、民主與尊重,學生能在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打破以往害怕說、害怕學的壁壘,充分促進教與學的交融。
話語溝通與師生互動,要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中,融入到教學環境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互動交流形式單調的問題,基于素質教育對學生知識、能力及素養的多維目標,在契合素質教育的前提下,豐富互動形式與對話方式,實現情感上、思想上、行為上等多元化互動,讓學生能在課堂中展現自身個性化情感與長處,營造優良的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白,小學生個性活潑,競爭意識較強,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教學過程中走下神壇、走向講臺,從以往課堂“統治者”的地位,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時,要先尊重學生的學習想法,解答學生的學習困惑,從情感與思想上感染學生,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不是區分學生優劣的依據,而是學生個性的體現,課堂教學中應彰顯個性差異,以學生個性為主線,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話語表達,基于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給予學生人文關懷,促使學生能維持在優良的學習狀態中,將課堂打造成學生情感互動、獲取智慧、人格成長的新陣地。
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要更加的真誠與親切,可以多用一些反問句、設問句、疑問句等。例如在《云房子》這篇富有童趣的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將課文內容外化為生活背景,用多媒體技術展現藍天、白云的動畫片,并給學生準備小鳥頭貼,以實踐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表演小鳥與媽媽飛上藍天的場景,促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然后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看見這么美的天空你們想說什么?”“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天空是怎么樣的?”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在于學生的回答內容,而在于讓學生能陳述自己的想法,生活情境與提問技巧的結合,有利于讓學生進入到課文內容中,豐富對話形式,獲取豐富的學習體驗[2]。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互動的前提,共同對話教學,是要讓學生體會教師的身份與學生的身份,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去交流路,增進情誼活動。一方面,教師要更加貼合學生,研究學生的學習想法與學習問題,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收集學生的各項信息,深入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情感狀態,逐步調整自己的對話方式與溝通方法。例如,對于比較害羞的小學生,教師用語要更加的親切,姿態要更低,與學生平視、用更為溫柔的語言與眼神,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并在學生表達后肯定學生,并給予表揚,就能讓學生得到學習滿足感,在今后的課堂中更愿意說、更敢說,還能拉近師生的關系。
另一方面,對話內容要從教材出發,聯系生活、聯系學生,從教材開展教學,但也要聯系生活,運用實際例子,多樣化開展教學。例如,在《春的消息》教學中,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例子,教師先用將例子生動化與形象化,通過多媒體技術或是角色扮演等,將課堂內容中轉變為生活場景或是課堂情境,便于讓學生學習、理解課文,再從學生對春的感受入手,針對春的特征與場景進行整理與描述。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閱歷與經驗等,先所處自己對春的看法,以迎春花為例,再聯系課本中所描述的春天場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春的看法,聯系生活、聯系學生的感受開展教學,讓小學生利用書籍、網絡等去搜集跟春天有關的片、音樂、故事等,用風箏戶外活動、蜜蜂采蜜等圖片與視頻,豐富學生對春的認識,促進師生與生生之間交流,增進師生關系,與促進生生對話[3]。
此外,還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以生活化場景為主,創建優良的課堂生活情境,使得學生聯系生活情境,去解讀課文,理解課文,深入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我的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舉一些手的例子,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手有什么特點,能干什么樣的事,再與學生以前閱讀課文,分析課文,就能更好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能聯系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就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將課本知識與內容延伸到課外生活中,進一步優化課文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應更加的生動與活躍,課堂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內,要聯系生活,把握學生的情感與心理,豐富對話形式與拉近師生關系,打造契合小學生個性差異的“生動課堂”,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與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