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麗/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習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奮斗。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這一論述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指明方向,在大學生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輔導員是從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應充分發揮輔導員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中華民族”實體,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指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有之義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讓大學生準確把握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國情及民族關系是認識前提;二是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和黨的民族政策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三是使大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五觀”、增強“五個認同”的核心;四是使大學生根植民族團結思想、樹立“中華民族一家親”觀念是牢鑄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終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獲得巨大成果,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為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有力支撐。輔導員具備雙重身份優勢、掌握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途徑優勢、教育連續性強的優勢,有利于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雙重身份的教育優勢
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輔導員具備雙重身份,要求輔導員同時具備專業教師的“理”和管理干部的“情”,加之輔導員隊伍年輕的特點使輔導員與學生交流互動更容易建立感情,雙重身份使輔導員為輔導員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形成其他教師不具備的優勢。
2、教育資源和途徑廣的優勢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17年)明確規定了輔導員的九項職責,職責決定工作任務,輔導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涉及工作內容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具有多維場域性和實時性,意味著輔導員掌握更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途徑,為輔導員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豐富資源和途徑。
3、開展教育工作連續性強的優勢
輔導員工作貫穿學生大學生活全過程,具有其他專業課教師無法比擬的連續性優勢。使輔導員易于與學生建立具有相處時間最長、溝通交流最多、日常聯系最緊、相互了解最深特點的密切關系,為輔導員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持續提供動力。
輔導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制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化要求與部分輔導員素養不足之間的矛盾。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求輔導員具備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以及政治學、民族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而現實中由于部分高校在輔導員選聘中存在重能力、忽略專業背景現象,導致輔導員專業背景呈現多樣化;加之輔導員承擔高強度的事務性工作,理論水平提升時間精力難以保證,導致部分輔導員在思想理論教育專業化方面的知識儲備量遠遠不足。同時還存在輔導員隊伍穩定性要求與隊伍流動性現實之間的矛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長期的、復雜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不斷鞏固教育成效,穩定的輔導員隊伍已形成成熟的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了解受教育者思想特點,隊伍穩定更有利于實現教育目標。
打鐵必須自身硬,輔導員是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引領者和示范者,輔導員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知、態度、價值觀等內在的、深層次的意識對學生的影響最為深遠和廣泛。輔導員自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牢固與否決定著開展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效性。這就要求輔導員要自覺提升理論素養,有牢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校應通過專題輔導報告、交流討論發言、撰寫學習心得等方式促進輔導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組織安排輔導員參加相關培訓學習,提高政治素養,同時要組織輔導員走出校門開展實踐調研活動,體現出教育共同體引導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許多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想政治課教師、心理咨詢師、職業規劃師、學生黨支部書記、團委書記等職務,承擔如黨課、團課等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輔導員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一方面傳授知識,一方面引導學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積極搭建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組織各族學生開展民族團結聯誼融情活動,增進團結。注重挖掘民族團結模范典型事例,使其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運用先進網絡技術讓學生在網絡中受到熏陶,讓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更具有時代感。
一要在輔導員“入口關”強化政治考察。輔導員擔負的育人重任決定思想政治素養是輔導員職業素養的核心,在選拔中應明確政治標準,增加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背景的聘任條件,確保被錄用的輔導員政治上可靠。二要完善輔導員培訓機制。不斷完善輔導員三級培訓體系,增強理論積淀,提升教育能力,提升工作實效性。三要建立協作機制。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比較復雜的系統工作。涉及面廣,涉及學校的各單位、部門,要在思想認識上統一,共同規劃,協同推進。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外部影響因素,濃厚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校園環境氛圍能夠對學生思想和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外化為學生的言行舉止。校園環境氛圍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是營造校園環境氛圍,在校園建設、環境布置、校園宣傳層面積極構建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和文化的心理認同,引導學生樹立“中華兒女”的角色定位。二是舉辦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彰顯民族團結,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通過活動讓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進程、中華兒女維護國家統一、追求民族復興的艱辛歷程。深化大學生對中華文化民族團結的把握和認同促進中華各民族文化融合發展和文化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