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在目前前我國處于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包括愛國主義在內的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多元文化的洗禮,作為新時期國家建設的接班人,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樹立牢固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完善自己的政治思想理念。從教育層面而言,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模式過于傳統,與當前社會發展不能很好的融合,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教師不斷拓展教學思路,緊跟時代潮流,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從整體上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首先,愛國主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義,在不同的歷史發展背景下,愛國主義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理念,每個時代的愛國主義內涵各不相同,具體的歷史發展也決定著愛國主義的內涵走向,在當前全球和平與發展的大主題下,我國愛國主義內涵主要體現在愛護祖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其次也要求每一個社會主義合格的公民熱愛祖國、熱愛黨和熱愛人民。
愛國主義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中占據引領位置,實現我國高速發展和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提也離不開愛國主義教育。從歷史傳承角度來說,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愛國主義的最大特征都是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每一位公民具備愛國主義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源遠流長的基礎;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來說,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和倡導能夠使中華所有公民團結一致,促使民族精神更加凝聚,在各種發展困境和民族危亡面前,愛國主義更是支撐大家共同艱苦奮斗的精神力量,激勵中華兒女戰勝困難、勇往直前;從當代大學生發展角度而言,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接班人,必須要具備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來支撐未來為國家發展建設的行動,所以,大學生應該樹立牢固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1)向社會各界輸送高素質人才。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也是人才之爭,作為新時代的畢業生人才,如果缺少愛國主義精神,即使滿腹才華也不會為報效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一位合格的高水平綜合型人才,不僅要具備過硬的技能和專業知識,更應該具備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決不能以片面角度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更應該重視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理念的培養,并將教學理念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促使高職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和理解愛國主義,正確引導高職學生具備民族精神理念,從多元化的角度培育高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有豐富內心世界和民族大義理念的學生才稱得上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2)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倡導要求。新時期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已經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其中,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及其民族精神的培養,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重要步驟,國家教育部已經通過各種政策和教育文案規定高校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加以重視和執行,因此加強對高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也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行動。
隨著近年來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國內各大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教學背景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沖擊,外來經濟文化的迅速傳播,使得部分高職學生對國家認同度逐步降低,并且目前大多數高職學生為90后和00后,其思想更為先進和開放,思維模式較為活躍,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在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發展百家爭鳴,各種舶來品不斷涌入,也會影響高職學生的價值判斷,進而導致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學難以高效開展,這也給我國高職院校培育新時代青年強國人才的目標提出難題。
目前我國各行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狀態,但是縱觀高職院校思想教學模式,大多數院校依舊停留在較為陳舊、傳統的階段,體現在教學理念過于老套,教學內容沒有緊跟時代潮流,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教學課堂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其次,在政治思想教學中,選用教材的老舊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大弊端,新時代的高職學生思想比較活躍,極易接受新事物,但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和使用教材注定對愛國主義精神培育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雖然教育部目前已經規定了各大高職院校積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縱觀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學現況,有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發揮愛國主義精神教育職能,對政治思想教學僅僅停留在課堂層面,并沒有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同時,高職院校教師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認知不夠重視,僅僅將教學作為完成任務,沒有很好的迎合主流教學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對高職院校整體愛國主義精神教育質量造成影響。
首先,對于高職院校領導層來說,應該充分倡導國家教育部的思政教學安排,重視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主陣地,迎合時代潮流選用最前沿的政治教材,不斷革新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培育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同感,切實強化思政課堂的創新性,加強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從各方面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吸收。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更是如此,思政教學的理論源自于生活實踐,同時也反過來為實踐服務。因此,在高職院校教師開展思政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注重實踐課堂的探究,從學生實踐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發揮榜樣的力量,切實引導學生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認知和理解,在規劃教學安排時,除了理論課堂教學之外。也應該注重各大實踐活動的開展,舉例如下:
(1)舉辦重大歷史紀念活動主題宣講,例如建軍、建黨節或國慶節等,組織學生到學校周邊的紀念館進行參觀,同時也可以班級、學院、學校為單位進行征文和演講比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理念。
(2)組織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社區走訪活動,參加各項志愿任務,去偏遠山區的小學或敬老院做義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身份定位,在活動之后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總結,充分感受愛國主義精神要義。
加強當代高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希望社會各界和院校各方共同協調、不斷努力,高職院校領導層應該加強對思想政治教學板塊的重視,建立高水平的教學隊伍,不斷革新教學方式和教材選用,充分做好課堂與課后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切實加強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效果,培育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致力于為社會各界輸送高水平、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