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倩/浙江中醫藥大學
以“立德樹人”為前提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高等教育改革、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中醫藥院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更將助推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與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也是未來中醫藥院校工作的重點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后繼之人培養,必須以德為先,思想道德、社會實踐、文化知識等各個高等教育環節、專業教學體系,都要融入立德樹人的思想和目標[1]。辦好思政課,做好思政教育創新,以“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為改革目標,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向。
隨著“自主創新、自主創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不斷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的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也越來越受到高校重視,成為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主要內容。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工作不斷推進,創新創業型人才不斷涌現,創新創業與經濟增長、科技文化、社會民生、生態保護等各領域的融合,有力的推動了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與社會資源的高效流動,改善了社會就業和民生保障。創新創業人才作為創新創業工作的主力軍,如何培養符合社會發展標準的創新創業人才將會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在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且貫穿著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因此要進一步加快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以推進高等教育的綜合改革,就必須把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建立起融合創新創業與思政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有效實施,培養出一批以德為先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習隨著雙創教育逐漸成為高效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雙創課程思政化與思政課程創新化成為了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在其實施過程中,則需要高校做到培養目標“標準化”、課程設置“多元化” 、師資建設“專業化”。
(1)培養目標“標準化”。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建立“標準化”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認知創新創業環境。通過啟蒙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培養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并產生新的解決方法的思維習慣。同時,教授并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創業者必備的各項素質與能力,如心理素質、專業素質、學習能力、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2]。其次,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國家和相關地市與創業有關的各類政策與法規,參與創新創業競賽,認知前沿行業環境等,學會綜合評估并認識創業機會,識別創業風險,最終提高創業成功幾率。
(2)課程設置“多元化”。在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將課程的開展“多元化”:①課程內容多元化。在思政教育課程與日常培養陣地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如在主題班會、年級大會、始業教育、日常談心談話、專家講座、團學活動中引入創新創業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積極創新;在創新創業課程中,融入正確的職業規劃、創業思維、創業心理等思政教育;②課程形式多元化,采用翻轉課堂、PBL課堂、創業模擬等新型課堂手段,帶領學生組建創業團隊,模擬創業過程,參與創業競賽項目,在多元的課程形式中,感受創新創業的樂趣。
(3)師資建設“專業化”。現階段高校思政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不僅是思政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和職責的要求,也契合國家的大政方針[3]。雙創教育與課程思政的融合,要求思政輔導員在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培養,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素質,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職業規劃指導和就業創業指導,帶領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中。由此,思政輔導員“專業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職業能力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掌握當前國家創新創業政策,帶領學生了解當前創新創業宏觀環境,感受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就業的重視;講清創新創業思路,成立有計劃、有理性、有實力的創新創業隊伍;引導創新創業實踐,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社會實踐,最終孵化落地。
多年的實踐過程中,各中醫藥院校也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比如,江西中醫藥大學形成了“一個目標、兩項融合、三方協同”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思路,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及素質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聯合、相互包含的中醫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動聯通”模式等[4]。接下來,中醫藥院校的人才培養改革將更注重在原有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實現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1)多課堂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以第一課堂形式提高創新創業類課程在大學專業教育中的地位,突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帶領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在第二課堂的開展中融入創新創業環節,開展多形式的創新創業團學活動,如開展創新創業論壇、創業規劃講座、創業模擬競賽、頭腦風暴大賽、創業者沙龍等。以第二課堂形式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在團學教育中的占比,在日常學生活動中改變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無時不刻感受創新創業教育魅力,也是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重要體現之一。
(2)中醫藥文化教育與傳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文化也有著其育人的重要功能,大醫精誠的德育精神、精勤精研的智育、八段五禽的體育精神、太極八卦的美育精神等。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 “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中醫藥特色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則要求中醫藥院校必須結合中醫藥文化教育,將中醫藥傳統文化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中醫藥德、智、體、美教育,教育學生主動把自身的創新與創業同中醫藥的振興與傳播相結合,自覺扛起中醫藥新時代發展大旗,樹立中醫藥創業理想。
(3)以競賽為載體的中醫藥創業實踐開展。從2015年到2019年,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成功舉辦完美詮釋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理念與中國高校教育的有效融合。中醫藥院校結合中醫藥產業發展,開展以競賽為載體的中醫藥創業實踐活動,是檢驗理論教育與展現創新創業能力的最佳平臺。學生在參賽過程中,完善創業項目、磨練創業意志、鍛煉心理素質、檢驗職業規劃,同時深入了解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與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完成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全過程。
(4)中醫藥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高校創業項目日益增加的今天,項目的實施落地,離不開產業孵化基地的支持,尤其是中醫藥創業項目的落地需要,更需要專業的孵化基地培育。中醫藥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在硬件上配套建立相關的產業孵化基地,如學生創業園、校企創業合作基地、科技孵化基地等,為學生創造實踐基地的同時,也給予學生創業項目以落地支持。同時,積極引進教師創業項目,使中醫藥創新創業更專業化,也促成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