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杰 田殿梅 歐居尚
([1]四川警察學院道路交通管理系 四川·瀘州 646000;[2]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新技術自身是中立的,利用新技術的過程中則表現出“雙刃劍”的特征,這意味著科學技術的價值是兩重性的,它既能給人類帶來幸福、文明與進步,也能帶來災難、禍害與危險。作為技術負效應的犯罪智能化、科技化趨勢日益明顯,這也促使人民警察隊伍對技術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特別是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尤為緊缺。公安院校作為我國公安隊伍人才輸出的主陣地,擔負著培育時代新警的重任。為保證公安院校公安技術類專業工程技術人才的教育質量,推進新工科教育改革,建設符合新工科內涵與要求的公安高等教育一流本科專業,開展工程教育認證已經成為當前公安技術類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工程教育認證以產出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為基本理念,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畢業要求、師資隊伍、持續改進、支持條件等7 個方面有明確的要求與標準。[1]這其中的畢業要求(Graduate Attributes,GA)是衡量產出質量的重要判斷標準,反饋于課程體系建設、培養方案架構、師資隊伍建設等,起到很好的持續改進作用。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對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達成度的評價給出了指導手冊,但并沒有明確統一的評價體系和方法。對于評價指標體系,國內高校在實踐中多是直接圍繞《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的12 項畢業要求的通用標準進行指標分解,洪亮等(2017)探討了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制定了適合汽車產業發展與行業需求的學生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指標,并提出了相應的評價策略。[2]徐進友等(2019)以天津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為例制定了畢業要求與《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的12 條畢業要求一一對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多種評價途徑得到了畢業要求達成度量化、直觀的綜合評價結果。[3]
與普通高校的工科專業不同,公安高等教育公安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除了對工程技術的需求外,還有警察隊伍職業化、執法規范化、素質現代化等要求。因此,公安院校公安技術類專業對人才的培養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順應新工科發展潮流,積極開展工程教育認證,又要滿足人民警察隊伍建設的基本需求。在工科主軸線不變的前提下,適當融入法學、公安學的學科基礎,是培育公安技術類專業時代新警的必然要求。由于這種公安高等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對公安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標準體系呈現出綜合性、特殊性等特征,不能簡單地套用《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的12 條畢業要求。因此,四川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以《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為指導,結合公安高等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從執法資格、警察素質、專業能力三個層次制定了畢業要求達成度的評價體系。
與普通高校比較來看,公安技術類專業有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產出導向相對單一。普通高校強調的“厚基礎、寬口徑”有利于學生拓展就業渠道以及繼續學習深造,而公安院校的厚基礎更強調的是公安類的通識教育,警察素質的培養。公安類專業學生就業去向較為單一,升學繼續深造比例較低,因此,學生產出導向相對單一是與普通高校的最大差異。
(2)培養目標需求多樣。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一警多能”的要求與日俱增,使得公安院校對公安技術類人才培養目標呈現多樣性、綜合性的特征。依據公安崗位職業需求,公安技術類人才應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基本的執法資格、熟練的警體技能、高尚的警察職業道德與素養、專業的工程技術能力等。
(3)人文社科素養相對較多。在人才培養目標多樣性的需求下,人文社科類的政治、法律、體育、道德、公安學基礎等與普通高校相比,社科類課程設置較多。
工程教育認證的基本核心理念是以產出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理應作為評價體系構建的首要原則。圍繞《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12 條畢業要求通用標準,以公安技術類專業學生畢業要求的達成程度作為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要素,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將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與畢業要求相聯系,利用培養方案中的培養規格對標準中的12 條“畢業要求達成度”進行歸納、細分,將學生能力的實現過程與課程修完后達成的能力相對應,并且引入直接與間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才能構建一套符合“通用標準”要求的評價體系。
工程教育認證中的“通用標準”是基本要求,但畢竟涵蓋的專業面較廣,針對性不夠強。因此,各學科大類的專業往往通過制定“補充標準”彌補這個缺陷。公安技術類專業在開展工程教育認證時也應制定適應公安技術類專業特點的“補充標準”,考慮公安技術業務工作的崗位職責需求,滿足公安技術人才隊伍的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在“通用標準”框架的指導下,科學制定“補充標準”,確定公安技術類專業學生畢業要求達成能力的量化方案。
構建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體系的目的是為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公安實戰部門的隊伍建設服務,并使其能夠作為公安高等教育持續改進的依據。因此,評價體系及其相關指標的構建不能脫離實際,應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有效性的特點,以保證評價體系能夠長期運用、定期評價。因此,評價指標應能夠在評價過程中落實到具體環節的具體人員,指標的數據應能夠方便采集和量化。尤其是在課程教學、實習實訓、就業崗位等各個環節,搜集的指標數據應全面、可靠。
人民警察是執法者,一切行動都以我國法律為準繩。因此,作為執法者基本素質的培養是公安技術類人才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體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學生就業后逐步都應獲取執法資格,因此,在學校期間應具備基本的法學理論知識,熟悉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具備法理的理性思辨能力和思想辨別力。對應“通用標準”的12 條畢業要求,應適當調整為法學知識、執法問題分析。
公安類專業培養的是人民警察,理應具備基本的警察素質。警察素質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公安基礎理論知識、警體技能,熟悉警用裝備的使用,具備警察職業道德規范,具有從事群眾工作的溝通、協調組織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適應發展能力。對應“通用標準”的12 條畢業要求,應適當調整為警察理論知識、使用警用現代工具、警察職業道德與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終身學習。
專業能力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脫離專業的人才培養無疑是違背高等教育規律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也是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畢業要求的核心要素,公安技術類專業也正是以專業能力為主體體現“工程”教育的。對應“通用標準”的12條畢業要求,專業能力要素適當調整為工程知識、專業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研究、使用專業技術工具、工程與社會、項目管理、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畢業要求達成度的評價不是以數量關系的經濟指標來計算,它必須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警務實戰單位的認同為尺度,由外部社會來評判,由需求側來選擇,是一個復雜的考核評價體系。基于公安技術類專業畢業要求達成度構成要素的分析,從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個層次構建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體系,如表1 所示。目標層是從警察隊伍崗位需求的角度考慮,公安院校人才產出應具備執法資格、警察素質、專業能力三個基本要素;準則層是依據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指南中的12 條畢業要求通用標準,并結合公安技術類專業的特殊性進行適當調整或補充;指標層是對每一條畢業要求進行指標點分解,以交通管理工程專業為例,采用《四川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5 版)》中課程矩陣的培養規格作為指標。
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建議的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評價、間接評價兩類,如課程考核成績分析法、評分表法、問卷調查法、學生訪談法等。[4]實踐中常采用直接、間接相結合,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

表1 基于三層次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體系
定量評價方法多采用課程考核成績分析法,需要對應指標層的每個指標找到支撐的相關課程,并確定課程權重。例如,指標點3.1.1 掌握交通管理業務崗位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基本知識,在《四川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5版)》的課程矩陣中對應課程有“車輛與駕駛人管理”“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勘查”“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查處”。參考相關文獻的分析方法,課程權重的計算方法一般采用層次分析法,利用0.1-0.9 的比率標度法對課程權重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生成互補判斷矩陣后進行一致性調整,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得到各門課程的權重值,具體方法可參考文獻[5]得到,指標點3.1.1 的課程支撐權重如表2 所示。再根據學生對應的課程成績計算評價值,加權求和即可得到該指標點的達成度評價結果。

表2 指標點3.1.1 的課程支撐權重
定性評價多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調查對象一般應包括學生本人和用人單位。主要包括受訪者對各項評價指標的認同程度和畢業生在這些指標點上的表現兩個部分。受訪者直接對指標層的各指標點通過打分的形式完成問卷調查,即可得到各指標點畢業生的達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