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興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小學數學課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率與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相對枯燥乏味,許多學生需要反復學習和強調方可掌握所學內容或數學技巧,這樣的教學明顯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而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數學有深入理解,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學會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數學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極為廣泛。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實施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充分展現數學學科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和智力發展的初期,而小學教育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智力的開發、素質習慣的提升、思維的拓展具有積極作用。數學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邏輯性,加上部分教師面對抽象的定理或概念講解多是照本宣科,導致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通過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降低理論知識理解的難度;或者是通過生活化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第一,設置生活背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師若能合理設置“生活背景”,巧妙引入新知識,則會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激發對數學知識的親近感和探究欲。以“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為例,教師在課程導入環節可以選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即:大家知道人體上存在很多有趣的比嗎?如身高與腳底長的比約是7:1,雙臂平伸長度與身高的比約是1:1,腳底長度與拳頭翻滾一周長度的比約是1:1……知曉這些比會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如到商店購買襪子時,將襪子繞拳頭一周即可知曉襪子是否合適等。這些知識都是通過身體的比構成了有趣的比例進行計算,下面大家一起學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這樣的導入引出“比例”知識的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又如:講述“面積”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動畫:小華在操場上圍跑道跑步,跑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場的什么呢?若將草坪鋪在操場中間,要求鋪多大,這又是指操場的什么呢?這樣的導入形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二,巧用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進行思考,注重實際與知識的聯系,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出發,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構建愉悅、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或者是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例如:針對“克和千克”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包裝,對這些物品的重量加以記錄,在與同學交流時提出實際問題,如:食用鹽的包裝袋上印有凈含量500克±10克;方便面的包裝袋上印有總量:80克,面餅:70克,進而知曉包裝袋和調料袋重10克。又如:學習“認識圖形”的內容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一瓶插花,嘗試說出這些花組成的圖形有哪些?不同的角度所觀察的圖形形狀各不相同,有利于學生在圖形變換中欣賞和感知數學美,學會多維度看待和思考問題。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還能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第三,開展實踐活動。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要加強實踐操作,注重學生手腦的統一協調,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實踐證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強化學生的創新品質與操作能力。而小學生天性活動好動,對活動和游戲有著強烈的參與興趣,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究和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折疊剪裁、測量演示、實踐操作等活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更加深刻理解所學內容,產生實踐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以“三角形內角和”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通過量一量、畫一畫、剪一剪等方式對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探究,如有些學生裁剪三角形的三個角,使其拼成一個平角,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有些學生利用量角器測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又如:講述“軸對稱圖形”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好各種圖形,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在講述前要求學生自己動作對折圖形,觀察圖形能否完全重合,便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生能認真思考、積極探究,獲得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的鍛煉,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善于設置生活背景,巧用教學方法,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加強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韓倩.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7(06):8.
[2]李香榮.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認識[J].魅力中國,2016(33):165-166.
[3]俞月姣.談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以“圓的認識”教學為例[J].吉林教育,2017(14):39.
[4]賈祿山.農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新課程研究(下旬),2020(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