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平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如何正確面對我國中小學生體育教學發展階段普遍存在的重難點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進行素質教育,是一項不容忽視的任務。本文主要探討了運用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體育教學;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 30-0013-02
在我國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接受應試教育思想,將提高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重點,常常忽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利用小學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為此,學校開始接受新的教學思想,重新定義體育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小學體育教師也嘗試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特點,開展五花八門的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阻礙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
(一)意志方面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差,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注意力,在課堂上很難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課,不能從一而終地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小學生缺乏耐心,當他們遇到難題時,如果投入了時間和精力還沒有做出來,就會產生暴躁、憤怒等情緒。而且小學生遇到挫折后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導致做事沒有激情,缺乏學習的動力。
(二)生活方面
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和長輩的心肝寶貝,享受著大家的關心和寵愛。由于習慣性地接受大人的關愛,他們缺乏獨立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這些學生離開父母后,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哭鬧,感到無助。而且有的學生受到長輩的溺愛,不懂得分享,經常與同學發生矛盾,這樣都會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三)學習方面
在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下,教師根據成績的高低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很艱巨,由于學生個人的理解和吸收知識的能力存在差距,面對統一的標準,能力較差的同學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很難達到尖子生的學習水平,于是會逐漸產生厭學心理,最后放任自我。
(四)情緒方面
由于小學生年齡還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緒,做事全靠滿腔熱血,通常不會經過深思熟慮。當他們心情愉悅時,能夠樂觀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愿意和同學分享,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但是當他們感到低落、煩躁時,哪怕遇到一丁點挫折,都會覺得崩潰。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即使是小學生也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對癥下藥,就有可能演變為心理問題,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而且小學階段的教學是有目的性的專項教學,學生由幼兒園步入小學后,不僅學習狀態要發生轉變,就連心理狀態也要經歷一個適應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盡快適應環境的變化,幫助學生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未來的學習生活。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體育教學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學生的地位長時間得不到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逐漸喪失。但是體育不同于數學、語文等學科,采用的是戶外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隨意活動,不用一板一眼地坐著,擺脫了空間的局限性和思維的束縛。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不需要灌輸學生體育知識,在運動的過程中就能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沒有了長篇大論的講解,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而且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與學生多次接觸,增加了很多交流互動的機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增設體育游戲,緩解學生學習壓力
小學生對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會不知疲倦地嘗試各種有趣的事情。同理,當學生喜歡上體育運動后,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教學,此時,體育教學不僅能傳授學生運動技巧和相關知識,還能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環節,利用體育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的特點在于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狀態是不斷變化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培養。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需要審時度勢,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動向,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達到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袁芝興.新課改背景下體育課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促進作用[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三——理論前沿[C].2018.
[2]孫建凱.全面發展小學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8).
(責編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