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婷/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科技的成果的應用對各個行業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教育行業。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腦計算機、智能手機個人移動端的普及,帶動了教學模式的轉變。微課、慕課、翻轉課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等新的教學形式不斷涌現。微課使得碎片化的時間得以利用;慕課讓各大高校的課堂變得不再那么遙不可及;翻轉課堂轉換教學思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SPOC讓學生隨時隨地實現移動學習。將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青睞。
混合式教學模式,又叫blended learning,即混合學習的一種方式,這種混合是將教學時間、教學對象、教學技術、教學風格、教學技能等教學因素有機結合,將教室學習和數字化、網絡學習等元素進行整合,是一種全新的學習形式。一般來說,混合式教學將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學模式把網絡學習以及其他計算機技術能夠實現的多種學習方式組合,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達到對學生因材施教,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實現教學效果的綜合教學方式。國內最早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作為國內倡導混合教學模式的先行者,他認為,混合式教學結合了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優點,這種教學模式既發揮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啟發監控教學的主導作用,有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何克抗,2004)。
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應該僅僅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教學方式,更應該是對傳統面對面教學方式的根本性的重新設計,應具備如下特征:
第一,教師角色的轉變,整個課堂教學應面向學生為中心,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提升,樂于參與課堂并積極互動。
第二,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了師生、生生以及教師授課內容、學生學習內容和外部網絡教學資源間的積極互動。
第三,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師生間形成了全新的過程性評價機制。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蓬勃發展,有其特有的優勢。首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拓展學習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整合相關網絡資源,對其進行篩選,制作與課程內容契合的微課資料和視頻,供學生課前學習,充分利用學生課前碎片化時間,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在課后的作業布置和課程反饋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教學上傳自己的作業和對教師進行課程評價,教師能夠利用手機或者電腦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給出自己的評語和建議,聽取學生的課程評價意見,更好的提升授課水平。通過混合式教學,不僅是學生,教師的教學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水平。其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個性空間。傳統的授課方法,教師只能通過課后作業給出學生反饋。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能夠通過頭腦風暴、問答、討論等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充分展現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除此之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通過發布學習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還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使得課程評價變得更加科學、合理和多元化。學生能夠看到自己和同伴之間在學習上的經驗值排名等,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有競爭意識,也更加的有歸屬感,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共同進步和成長。在對教師的評價方面也能夠促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課程安排等方面做出更加合理的提升和改善。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加大,職業教育的教學條件日趨完善。對于職業院校英語教育而言,除了突出英語學習與職業就業相關性外,各種新的教學嘗試不斷推陳出新。從教學理念上來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逐漸得到廣泛認可。這也推動了教師角色的轉換,從“教學主導者”向“學習協助者”轉變。從教學模式來說,自主學習模式得到了廣泛推廣,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一言堂”的情況,能夠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除此之外,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能夠給予學生充分激勵。“分級、分層教學模式”等多種模式并存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從教學手段上來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微課、MOOC、翻轉課堂、SPOC等新的技術形式不斷革新,為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提供了多種途徑,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搭建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橋梁。
與本科院校相比較,職業院校在英語教學改革上的研究明顯不足。主要體現在,研究對象和相關研究文獻的篇數數量上,針對本科生英語教學研究的文獻數量遠遠多于職業英語教學研究;在研究廣度上,理論研究較多,主體大部分是研究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實踐應用相關篇幅不足;另外,在研究深度上,關于實際應用模式及其教學效果的問題的研究尚有待深入。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依賴于信息技術的更新,需要一定的網絡平臺支持。優質的教學平臺資源是保證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本文以我校引入職教云網絡平臺為例,解釋說明以職教云平臺為依托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職教云網絡教學平臺是以學校為單位面向師生的在線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將國家資源平臺即智慧職教中的課程(素材或題目)直接導入到職教云中,開展授課。通過手機APP教師可以實時的掌握學生的動態,也可以通過APP與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學生可以通過APP學習課件、提交作業和考試等完成一系列課程要求;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達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良好效果。
在具體的英語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課前教師首先登陸職教云平臺,進入所創設課程,將本次課程所涉及的課前預習知識、微課等圖片、視頻資料上傳至課程空間,并發送學習通知至每位學生。學生通過手機APP查看課前學習任務,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完成課前學習測驗,并在討論區發言,將本課所可能碰到的疑點、難點進行討論。教師及時登陸學生學習,收集學生重難點問題,調整教學活動,并及時對課前學習及時反饋。
開始上課后,教師通過職教云發起簽到,通過手勢簽到,檢查學生出勤率,督促學生及時上課。課程開始后,對課前學習情況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分析課前活動參與度,及時評價,對參與完成度高的同學進行表揚,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課程中通過討論、頭腦風暴、搖一搖等功能提高學生課程參與度,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完成原定教學目標。
課后教師可以根據本次課程學生課前學習完成度、在線學習時間、課堂活動參與度等多維度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期能更好地指導后續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課程特點布置一些和英語相關的口語表達類拓展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將作業以附件的形式上傳職教云。還可以發布考試和測試,檢測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根據測驗的結果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重難點,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指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將線上課程與線下實體課堂有機結合,打破了師生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將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通過網絡平臺有效的銜接,提升了教學效果,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但是,就職業英語這一學科而言,混合式教學模式還存在著文獻數量不多、研究廣度及深度不夠等不足之處。混合型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相加,而是要整合技術力量,遵循認知規律,探索多種教學模式,這些無疑都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