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酒泉工貿中等專業學校
傳統的音樂教育只是作為豐富課程的一個手段,沒有與職業能力相結合到一起,教育改革之下的體系改革是把音樂教育作為提升職業能力的有效手段,把音樂教育提升到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上。新的教育改革把音樂教學深入到各個教育階段,致力于發揮藝術教育對于學生樹德立人的獨特作用,培養學生的感受美、表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以此樹立學生的正確審美觀、陶冶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懷,達到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目的。由此中職音樂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如何能發揮其原有作用的基礎之上開發新的作用,在大的教學改革之下,音樂教改如何能自成體系的同時配合大的體系發揮其作用。那么音樂教育改革下現階段存在哪些問題呢,這些問題又該如何應對解決。
中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一直是相對較低的,其中生源質量成為了影響中職院校職業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源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著院校的教學實施及預期效果,中職院校主修課程尚且未能達到預期,不能將多余的教學精力分配到音樂教學上,畢竟院校的主修專業是更加重要的。連鎖反應下,音樂教育改革不能落實的更好,中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向社會輸送具備一定職業技能的勞動者,非常容易忽視建設綜合能力較全面的人才理念。究其原因是院校主觀認定生源質量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大原因,卻忽視了教學改革體系下的要全面改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前提下,完成教學預期效果,音樂教育更加是完成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不是精力分配的問題,所以糾正院校的點式改革向系統改革過渡是非常重要的。
多數的中職院校設計的音樂課程過于單一,缺乏與整個教學改革系統形成一個系統,如此的音樂教學改革實施方式效果達不到預期是預料之中的。教育部中職院校發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保證72學時,這個是針對中職院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卻在實施上打了折扣。在課程建設上缺乏專業的人才進行實施,并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的、快速的解決。人才、課程、系統沒有形成統一性,是缺乏科學性的,音樂教學改革的預期效果難以達成。學生從音樂課堂上獲得的知識與技能被低估,導致藝術模塊成為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短板,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很大的影響,完善音樂課程設計的系統性、科學性勢在必行。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這八個字很好的全是了教育的真諦,音樂教學屬于前半句的體現形式之一,教育改革也是根據這個方向來實施的。高職院校在實施音樂教育改革過程中,卻忽略這個重要的點,只是把音樂作為教育的補充,一種娛樂的形式,導致限制了音樂教學本應該發揮的巨大作用卻脫離了教育的主旨。另一方面音樂教學也是對于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的重要形式,讓學生們對戲曲等國粹有更多的了解,而現階段的中職院校音樂教學卻缺少這些內容,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得到的知識屬于淺嘗輒止的階段,不能真正發揮音樂教育培養的主旨。現代化教育中,各個學科都在適應教學改革,也在不斷的創新,音樂教學依舊再走傳統的老路,如果不及時更正思路,在這條路上會越走越孤獨的。
高職院校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應一味以生源質量為借口掩飾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學校之間的教學水平區別在于師資力量,中職院校把學校的整體師資力量水平提升起來,音樂師資也是非常重要的,專業的人才是音樂教學提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依舊是中職院校音樂小學的主導模式,需要專業的人才依據教學改革的整個體系來改變教學的模式,達到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對接未來的職業生涯,在一個好的教學水平的院校,就能體現出學生的生源質量不是決定教學水平的決定性因素,能決定的而是院校的整體師資力量。其次是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要依據教育改革的主體方向及未來的執教理念,把院校的教學目標統一。再細分對音樂教學師資力量進行拔高,圍繞以學生為中心,把音樂教學模式從傳統過渡到適合教改之后的模式,從而實現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職院校教育改革之后是形成一個教學體系的,這個教學體系為教學目標服務,能更好的達成教學預期效果,所以音樂教育也需要和整個的教學體系具有兼容性。傳統的音樂教學基礎上,在形式上進行創新、在內容上進行豐富、在硬件上進行升級、師資力量上進行提升等方面全方位的形成音樂教學系統,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培養綜合素質更高的學生為目標。教材選擇上也要著重對待,中職院校音樂教材比較合適有很多,但是適合院校的需要慎重選擇,對以后的真個音樂教學系統化影響很大,主要思路是迎合自己院校的整體教學體系的同時進一步優化音樂教學系統,形成立體化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此系統下,提升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要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在傳統娛樂的基礎上在提高一個層次,樹立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音樂不只是可以選秀,還可以提升豐富美好的生活品質作用,發揮音樂教學系統化的最大作用。
教學改革中增加音樂教育改革一個版塊的主要作用是配合“育”,培育綜合素質更高的人才。中職院校以學習職業技能為主要目標,很容易就忽視音樂的重要作用,我們聽到國歌是,仿佛身處槍林彈雨的戰場,渾身充滿了保家衛國的力量,這就是音樂的魅力。音樂可以傳達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往往在失落的時候,聽到斗志昂揚的歌曲時,會一改頹勢為奮發圖強。這些都是來源于音樂給人們帶來的新的力量,音樂教學可以增加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可以從音樂中讀取到更多的認識,獲得更多的正能量,對于音樂所蘊含的力量有更好的解讀能力。這樣的音樂教學改革是在傳統上娛樂基礎上改成鑒賞,同時把京劇的國粹增加進去,對民族文化傳承增加一個思路。至此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綜合能力不再是一種形式,而是契合實際的培養出來的。
培養全面的、綜合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整個教改也是圍繞這個貫穿始末,職業能力背景下中職音樂教育改革相對其他科目實施難度更大,通過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將音樂教育系統化、引導學生鑒賞音樂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實現了中職教育改革的深層次升級。激活了教改實施難度比較大的一個環節,同時改善了音樂教學在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培養綜合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為人才與職業對接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