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麗旦 任國琴/.無錫太湖學院;2.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大學生在所有社會從業人員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高等院校承擔著重要的人才培養職責。不過,隨著信息技術、科技技術等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像智能機器人這樣的新型勞動力開始在用人單位逐漸活躍起來,導致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F階段民辦高校還在持續擴招,所以畢業大學生人數會逐年增大,導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顯然,民辦高校中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當前復雜的就業環境,因此民辦高校應該采取相應措施來推進新型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的構建,探索能夠有效促進就業率提升的路徑,從而可以讓大學生盡早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用人單位也能夠應聘到合適人才,這種良性循環對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有著重大意義。
與公辦類院校相比,民辦高校的社會資源較為匱乏,就業指導隊伍綜合能力、辦公條件、教學環境等稍差一些。就業指導教師在推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就業指導教師的綜合素養起著關鍵作用,但是當前民辦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的職業素養水平還不夠高,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實踐技能教學能力欠缺,大多數就業指導教師也并非專業出身,而是由其他部分教師兼職擔任。因此,就業指導教師團隊的綜合素養水平很低,難以給予大學生專業的就業指導幫助,所以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成功率。
在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構建過程中,除了就業指導教師起著重要作用之外,大學生本身的就業觀念也是影響就業指導體系構建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個人的就業動機、選擇、目標、渠道等都是不可控因素,由大學生自己的主觀意識所掌握。從當前情況來看,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僅呈多樣化現象,還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隨著畢業時期的到來,他們的迷茫心理也會加重,選擇就業方向時會有些猶豫不決,缺乏主見與堅定信念。此外,在讀書費用方面,民辦高校收取的費用要比普通高校貴一些,所以選擇民辦高校的學生大都家境不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習慣依賴家長,缺乏主觀意識培養與自主選擇能力,同時在讀大學過程中也沒有意識到應該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加上民辦高校給予的就業指導也不夠全面,導致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容易出現好高騖遠的想法。但是往往會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達不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使他們的挫敗感更強。
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群體也是網絡應用的主力軍,所以在思想上也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尤其在畢業季到來時,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比如主流媒體會就國家出臺的就業政策、用人市場就業形勢等進行頻繁報道,在畢業生之間具有導向作用。[1]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當前主流媒體對就業情況的報道總體顯露出幾個現象,一是報憂大于報喜,就是報道就業壓力大,大學生就業難等方面的新聞信息很多;二是對大學生就業缺乏相應引導,在就業新聞中可以看出能夠給大學生帶來就業指導的信息很少,大都是在渲染就業難的氛圍;三是對就業情況進行深度分析的新聞少,大部分就業新聞都是流于表層,但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以及該如何避免的新聞很少。綜上,主流媒體關于就業的負面新聞報道會給大學生的就業選擇造成迷茫、負擔,甚至是誤導,比如關于名校畢業生不進企業就職,而從事養殖、擺攤等,這樣的新聞報道能夠有效吸引眼球,但是對于即將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更多的則是焦慮感。
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構建進程的因素有很多,對大學生就業成功率與就業質量的提升形成了阻礙,據此,民辦高校應該加大對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構建路徑的探索力度,來指導大學生能夠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為促進綜合國力提升發揮自身價值。
在民辦高校中,負責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既有專職人員,也有很多像輔導員、行政人員這樣的兼職人員,所以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參差不齊,是影響大學生就業成功率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據此,民辦高校當前要做的工作應該是建設科學、規范的培訓體系,來對就業指導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培訓目標應當是以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理論知識技能以及實踐教學技能,對培訓體系中的各個環節要進行合理設計,確保每個培訓環節能夠具有合理性。[2]此外,培訓工作也需要獲得校外資源的幫助,積極與當地企業展開合作交流,安排就業指導教師到企業中進行深入調查學習,這樣對教師就業指導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更有幫助,能夠及時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疑問解答,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負擔,找準就業方向,進而可以有效促進民辦高校就業指導體系的構建質量提升。
因為大學生涉世未深,所以在考慮問題時還不夠全面,缺乏樹立正確的人身觀、價值觀,這樣也會影響大大影響著就業選擇方面。所以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應該全面推進就業指導體系構建工作,并擴大其影響范圍來增強大學生提前做好就業規劃的意識。首先,民辦高校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特點,并與社會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相結合,來開展為大學生全程提供就業指導服務,依據每個專業的特色來匹配相應的就業創業選修課程,在不同時期給予不同的就業指導內容教學。比如在第一學年中,應該讓大學生對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有一個初步了解,然后引導大學生加強對提前進行職業規劃的重視,并通過后續的學習來達到自己的就業目標,第二學年中可以嘗試舉行一些就業創業活動,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就業創業所需技能,第三學年中需要針對學生的就業困惑和迷茫心理進行專業指導,讓大學生做好面對激烈就業競爭的準備,最后一個學年里則是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就業選擇,對學生進行面試注意事項教學,鼓勵學生多參與招聘會,或者提前利用寒暑假出去實習,通過這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生順利融入社會具有很大幫助。
現在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成為制造輿論環境的主要力量,每年關于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新聞報道很多,且很容易在大學生群體之間造成正面或者負面影響。所以,主流媒體作為大學生就業導向的組成部分,應該發揮自己的積極效用,來為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營造良好輿論環境。首先主流媒體應當讓大學生認清社會上提供的崗位是低端遠多于高端,大學生在擇業時應該與自身能力相匹配,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之后,再去選擇感興趣的職位。[3]其實很多畢業生從事的都是普通工作,在社會上經歷過歷練之后才能具備挑戰更高級別崗位的能力,逐步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與人生價值。據此,主流媒體可以就國家出臺的就業政策進行詳細研究報道,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保持理智的就業心態,比如可以增加大學生村官、支教等方面的新聞報道,那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順利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工作意義也更重大,對人生價值的實現具有良好積極效用。
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環境,民辦高校需要加快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的速度,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速度與質量。針對當前就業指導體系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就業指導教師綜合素養不高、大學生擇業觀不正確、主流媒體形成錯誤導向等問題,現在已經提出建立專業化就業指導團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加強主流媒體對大學生就業的積極引導等對策,對實現民辦高校大學生順利就業的目標有著良好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