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峰/云南師范大學
當代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學生和教師關系疏遠問題,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經常出現師生關系不和,某學生因和任課教師關系不和從而不學這門課甚至出現學生捅死老師的案例。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重視,師生關系為什么會走到如此地步?傳統的師生關系在當代缺少什么從而導致了師生關系的異化?筆者認為生命情感教育乃是破解師生關系異化之道。
近年來,發生在學生身上的自我傷害,校園欺凌、教師虐待或學生捅死老師,追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當代學校教育產生異化所致,一是學校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落實不到位,尤其是忽略“身體”在教育中的地位,“身體”的缺位導致生命情感的缺失。二是根本原因在于“生命情感教育”在師生關系中的缺失。當今社會上經常聽到的“教育產業化”、“商品化”、“市場化”以及教育的“人力資本理論”等都是在學校教育產生異化的情況下出現的。在當今學校教育中,學生已成為教育的工具性手段,教師為了升學率不斷地對學生施壓,其學習已經不再是為了自身生命情感和自我人格健全發展的需求。學生在當今的教育中很少有表達自己生命情感的意識,即使有也大部分被教師嚴厲的鎮壓或忽視。在剛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中班主任老師嚴重忽視學生的生命情感需求,只在乎成績,從而導致所教班級中師生之間情感關系的冷漠,進而形成校園欺凌,最終導致慘案的發生,所以學校教育中最缺的就是生命情感教育。
生命情感教育離不開個體的身體感覺,更離不開對生命的內隱情感的涵育[1]。關注生命情感,意味著教育應關注且尊重個體身體之在及其感覺[2]。生命情感即個體對自我生命的體認、肯定、接納、珍愛,對生命意義的自覺、欣悅、沉浸以及對他者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懷與鐘愛,積極的生命情感引人振奮、達觀、昂揚向上,富于愛心,成為人生的動力和光明之源,幸福的人生離不開美滿豐盈的生命情感[3]。教育者,養人格之事業也[4]。學校乃培育人才之圣地,為了解決當今學校教育中師生關系異化的現象,必須高度重視生命情感教育。教育者應當引導學生去積極的自我探尋,讓學生意識到有一個“我”生活在世界上,且作為一個真實的生命體在這個“學校教育的世界”中去積極交往、感覺、理解,用整個的身體去感受,進而生成生命情感和養成健全人格。教育者只有在愛、關心、尊重一個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對這個個體進行生命情感的化育。當代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的身體及其感覺的發展即生命情感教育,人格的良好養成也離不開個體對其身體及其感覺的需求,所以,生命情感教育是當代學校教育之必須。
傳統師生關系是什么?師生關系異化的根源有哪些?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相互之間的關系,包括師生之間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間的態度等[5]。談起師生關系,傳統是以“師道尊嚴”為旗幟。為什么師道尊嚴下的師生關系會導致師生關系異化?
首先,社會環境和教育目標的變革。傳統的師道尊嚴其根基是君之道,是強大的封建倫常文化,是強大的成人世界,這種尊嚴實際上構成了對兒童生命尊嚴的壓抑[6],面對當今日益劇烈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變革,傳統的師道尊嚴已經不適應當今教育的目標,當今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個性的,有健全的人格的多樣化人才。那種傳統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只能培養出沒有自我意識、缺乏大膽質疑、自我反思和缺乏積極生命情感的學生,無法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和全面發展的學生,當代社會理念和教育理念中強調的人人平等和師生平等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當代學生在這種價值理念下,對現實學校教育實踐中的師道尊嚴下教師和學生人格、地位上的不平等已經提出抗議,而當下的教師還沒有在實踐中真正踐行平等的師生觀,所以導致師生關系異化。
其次,忽視學生的生命情感教育。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中,教師人格的優越性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強勢地位提供了內在的依據,這種內在的依據就造成了師生人格上的不平等,老師經常在教育教學中忽視學生的生命情感需求,這種不平等的師生之間的交流是無生命情感需求的交流,是無教育性教育的交流,這就導致了師生關系的畸形發展,最終導致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上的疏離和異化[7]。在教育變革日益深刻和劇烈的當下,教育就是培植未來和希望。因此,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自由成長。學生自由的成長離不開個體生命情感的自我關照。
最后,在當今功利化社會中,部分教師已有的異化的學生觀念,導致師生關系的異化。在當今大多數中小學校園中,教育被等同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教育的產業化、商品化、市場化應運而生,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當成工具性的手段,強調學生片面的發展,進而導致學生學業過重,學生心理不健康,師生關系惡化、異化,甚至出現犯罪行為。歸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沒有正確的師生觀,沒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情感需要。
針對導致師生關系異化的原因,要解決師生關系異化問題,必須從根源著手,即加強學校教育中的生命情感教育。確立符合當代教育的教師角色,在教師培訓中著力加強教師的生命情感教育,通過教師培訓,教師自己對自身生命情感的關照,進而提升自己對生命情感的認同,從而能夠在教育實踐中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情感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踐行師生關系中的平等,做一個真正教育學視野下具有教學智慧的教師。
首先,應當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產水平,來緩解教育中的市場化,消除把學生當成工具性手段,忽視學生的生命情感教育,應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情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內在提升自己的生命意義,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完善自己的健全的人格,從而更好的全面發展,來為社會服務。
其次,教育研究者應針對當前中小學師生關系異化問題進行研究,學校教育中的生命情感教育不僅能夠解決師生關系的異化,還能夠有效的改善學校中存在的欺凌事件和由于師生關系緊張而帶來的犯罪案件。
最后,合理的師生關系必定有正確的教師形象和角色。在當代教育目標下,新的教師形象應該是以自身的真實人格、智慧、理想、精神、態度作為新教師形象的內在依據,以此來贏得自己的真實尊嚴[8]。真實的人格、教師的教育智慧、四有好教師、教育教學理想、教師態度等都需要教師要以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情感教育為基礎,不僅關注學生的生命情感教育,而且關注自身的生命情感,用一顆敏感的心去體悟教育學視野下智慧教師應具有的內在品質,踐行健全的師生關系下的平等,建構和諧融洽真誠的師生關系,引領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