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雨 胡西蒙 易紫璐 周琳慧/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西作為中國中部地區大省,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英語教育的推廣普及質量也略顯滯后,宜春市宜豐縣黃崗鄉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山區,交通閉塞,經濟發展緩慢,調查黃崗中學對了解農村初中教學現狀有現實意義。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盡快地培養出符合國家和當地經濟建設要求的人才,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已成為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農村中學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學設備更新換代慢、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的在職培訓和英語興趣活動少。在科技不斷進步、信息產品換代快的背景下,農村學校缺乏及時更新學校教學設備的經濟能力。
目前而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要使農村適齡兒童均能受到良好的英語義務教育,充足的經費保障是必要的。教育資金的投入不僅有利于學校英語教育建設、師資投入和教學器材的與時俱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農村地區對英語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利于農村人才的培養、利于農村經濟發展。
據調查的訪談結果,農村中學師資力量薄弱。首先,在職留任農村中學的教師學歷不高,普遍為大專、二本,其自身的學術能力一般,難以為學生提供優良的語言學習環境。其次,優秀教師常被分配到縣城,而農村個別能力強的教師也通過個人發展跳槽到縣城的更好的單位。這種教育資源的流失導致教師數量的不足,使得在崗教師課務繁重,無暇繼續學習。再次,農村中學給在職教師提供的在職培訓的機會較少,導致在職在崗教師也難以奉行終身學習理念、自我提升,這也間接導致學校總體師資力量薄弱。
據問卷調查中了解,農村中學有許多留守兒童,孩子交由祖輩隔代撫養。一方面,長年累月的在外故務工使得父母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導致孩子容易自卑、拖延、貪玩,更甚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以至于惡行循環,孩子最終放棄英語。另一方面,在家撫養孩子的祖輩老人學歷不高,多為初中及以下學歷,老人目不識丁缺乏遠見,對孩子的學習并不重視,鮮少重視者或有心無力,難以為孩子們的學習指點迷津、出謀劃策。
據數據分析來看,許多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或缺乏學習動機、或缺乏自主性、或缺少學習方法。缺乏足夠的積極性,短期來看,學生課堂獲取率普遍偏低,不利于融會貫通,長期不利于班級建設良好的學風。其次,出于應試學習英語,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熱情,被動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遇到困難容易放棄,需要老師督促。再次,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難以構建知識體系,查漏補缺。
經濟與教育相輔相成,提高在教育層面的資金投入刻不容緩。教育部門應合理撥派經費、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制度,確保農村中學教學所必需的經費及時、足額、到位。教育的發展關乎著社會的發展,培養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高素質、品德優良的專業人才,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多的經費投入有助于全面發揮教育的功能性、提高國民素質。
硬件上,校方應合理使用教育經費,提供多媒體信息設備、豐富教學資源、保障教師的教學。軟件上,校方應為教師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和培訓學習的機會,積極聽取教師的反饋和建議,充分尊重、理解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如訂閱英語期刊等讀物,為學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其次,校方應調整英語教學評價,針對教學現狀,推行綜合測試等級制度,實施教學反饋,逐步調高教學質量。實行口試、筆試、課堂表現分別占比3∶4∶3的多元評價制度,從聽說讀寫、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等多維度來評價學生的成績,避免因應試而忽略學生情感僅在乎分數。
首先,應提高在崗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學校培訓機會充裕的條件下,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在職培訓、網絡學習、線下交流,學習新穎的教學方法、轉變教育理念、參與教學實踐。教師要不斷創新,避免老生常談、照本宣科,在評價過程中應結合多元評價法,對學生全面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再次,教師應多與家長交流,加強家校聯系、幫助家長輔導子女。教師需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如召開家長會、建立微信群,做好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有機互動,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齊抓共管攜手為學子打造積極的學習環境。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對留守兒童勤關心、多交流,積極開展思想和情感教育,亦師亦友,鼓勵、邀請他們參與團體活動,確保留守兒童在集體中陽光健康地茁壯成長。
父母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關心愛護子女,主動承擔責任,提供物質保障、關注子女思想狀況和身心健康。此外,應積極配合教師,多與教師溝通,了解子女在校的生活、學習狀況,與老師共同引導孩子進步。
家長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呵護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條件允許,可適當為孩子提供額外的教育或興趣資源,初中英語課程的內容并不復雜,但對日后的英語學習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農村中學資源比較匱乏,更需要營造一個更加適宜英語學習氛圍。
首先,學生應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在足夠的動力下驅使前進。有足夠的決心和動力之后,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更加專注、高效地學習,吸收知識。其次,善用獎賞來刺激來興奮學生的感觀,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習的熱度,以此達到持之以恒的目的。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對失敗正確歸因、勞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班級活動,確保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健康地學習。當學生面對學業困難或生活困難時,應及時與家長或教師溝通,主動尋求幫助,與周圍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英語學科的出現較傳統學科偏晚,導致相關教育觀念、教育水平以及人才發展在邊緣地區存在程度不一的滯后現象。將英語作為農村教育的切入點進行調查,將更加直接地了解相關一系列發展的進程和其中存在的問題。由于英語學科信息富有交流性,這對于信息相對閉塞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個發展中的重難點。為此,攻克種種難關,提高總體農村英語教學水平,是全面發展我國教育水平中的關鍵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