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敏/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不斷深入,我國對復合型英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國高校對英語人才的職業素質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還略顯不足,英語人才工匠精神較為欠缺,這就要求高校加強對英語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確保英語人才能夠適應國際形勢下英語工作崗位的需求。
職業素養的定義較為廣泛,主要體現在員工是否能夠遵守職業底線、是否具備批判精神以及還是否具有堅定意志等多個方面。只有具備較強的職業素養,才能促進員工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更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國策背景下,英語教學不能滿足于國內發展需求,更要著眼于國家發展形勢,確保培養的英語人才具有較強的職業素養,在國際貿易工作中不會出現差錯,并在實際崗位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
創新精神主要強調員工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方法,而應主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以便更好地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只有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才能促進員工在實際工作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在“一帶一路”國策背景下,英語教學不能單純傳授給英語人才理論知識,更要教會英語人才將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并鼓勵英語人才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提高自己的國際視野、商務技巧、法律知識以及溝通能力,以此滿足“一帶一路”國策對英語人才的需求。
如今的工匠精神涵蓋了愛崗敬業、團結協作以及追求突破等職業品質,對英語專業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學校應重塑人才培養目標,全面認識工匠精神的內在價值,發揮工匠精神在人才培養中重要的導向作用,幫助英語人才形成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在“一帶一路”國策背景下,英語人才培養應面向全球,強調國際型以及應用型兩大特征,將工匠精神有效滲透到英語人才培養目標中。例如,圍繞著英語人才的語言基礎出發,引導英語人才落實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基礎。同時,要求英語人才具備國際視野以及文化素養,能夠熟練應用語言學、法學以及國家商務的相應規則,并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實踐能力、商務實踐能力以及跨文化實踐能力。此外,還應強調英語人才時刻踐行工匠精神,不僅將英語專業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更要持有一顆工匠之心來做好英語相關的工作,并秉承著不斷進取、服務至上、團結協作以及創新探索等理念進行學習。最后,學校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將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當中,并將培養目標加以細化,設置符合英語人才的能力指標,作為對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考核評價內容。
要想在英語教學中有效貫徹工匠精神,除了依靠學校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應借助社會各方的力量加以實現。為此,學校應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通過實踐來培養英語人才的工匠精神。例如,學校可不斷開拓教學資源,加強與外貿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為英語人才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使英語人才在工作實踐中體驗到工匠精神的內涵,并將體驗到的工匠精神應用到工作各個細節當中,以此塑造英語人才的職業品格。同時,優秀的外貿企業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理念,可無形中影響到英語人才的價值觀,并且能夠為英語人才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實踐經歷,鍛煉英語人才的語言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為畢業之后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可掌握當今國內以及國際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了解“一帶一路”國策背景下的就業形勢以及發展方向,有效提升英語人才的培養質量。最后,學校應重點對“一帶一路”國策背景下快速發展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如外貿類企業、新聞出版企業以及外事企業等,并定期聘請各類企業的管理專家以及技術人才進行專題講座,并將其作為本校英語人才的學習導師,使本校的英語人才能夠得到外部知識的熏陶,以此培養一支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英語實踐能力較為突出的英語人才隊伍。
課程體系作為英語教學的根本,對人才培養有著關鍵作用。為此,學校應構建一個立體式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體系,并依照英語人才的性格特點以及能力水平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工匠精神,以此發揮課程體系對英語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的實際作用。例如,學校可定期優化現有的課程體系,將工匠精神巧妙地注入到課程體系當中,形成一個由理論知識、技能時間以及工匠精神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并將課程體系分為四個模塊進行構建,分別是語言基礎模塊、英語技能模塊、專業知識模塊以及綜合能力模塊。其中,在語言基礎模塊構建中,重點培養英語人才的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在英語技能模塊構建中,重點培養英語人才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翻譯能力等實踐能力,讓英語人才在實踐中感受到英語專業的魅力,并有效滲透工匠精神,使英語人才熱愛這門專業,并主動提升自己的英語技能;在專業知識模塊構建中,重點開拓英語人才的視野,幫助英語人才掌握商務活動知識,并通過案例教學法將實踐經驗充分引入到課堂當中,使英語人才在實際案例中體驗到工匠精神;在綜合能力模塊構建中,重點訓練英語人才在實際工作能力,包括處理人際管理能力、應對工作危機能力以及解決工作問題能力,并通過實訓結合的方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持續提高英語人才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度以及認同感。
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有效增強工匠精神的宣傳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為此,學校可大力建設人才培養的校園文化,積極融入工匠精神,引導英語人才形成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并有效端正英語人才的職業態度,使英語人才擁有一顆工匠之心。例如,學校可在精神層面上引領英語人才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并通過講座、公開課以及座談會等途徑來營造一種濃厚的工匠精神學習氛圍,再大力宣傳古今中外重要的工匠人才事跡,使英語人才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同時,學校可在行動層面上提高英語人才的規矩意識,并引導英語人才將工匠精神體現在自己日常生活的各個細節當中,使英語人才養成優良的職業操守,并鼓勵英語人才在學習以及實踐中注意產品質量以及細節工作,勇于鉆研技術以及突破創新,再引入企業中優秀的英語工作人員作為榜樣,為本校的英語人才灌輸工匠精神的實踐應用。此外,學校可在環境層面上打造本校的文化氛圍,將本校標識、人文景觀以及工匠精神進行巧妙結合,營造一個濃厚的工匠精神學習氛圍,并通過官方網站、學校微博以及學校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進行工匠精神的宣導,積極展示優秀典型的工匠案例,再組織一些關于工匠精神的演講活動,使學校洋溢著工匠精神的學習風氣。
在“一帶一路”國策背景下,高校應注重對英語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重塑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的校園文化。只有將工匠精神貫徹到英語教學中,才能真正提高英語人才的工匠精神。